這一年“秋老虎”來得厲害,雖說是七月了,但整個州府像個蒸籠。杜甫白天熱得飯都吃不下,蒼蠅又多,嚶嚶嗡嗡,惹人心煩;晚上家裏都有蠍子出沒,讓他膽戰心驚,不敢入睡。
他當著司功參軍,官兒不大,事兒不少,連綿不絕的文書要他看,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總也幹不完。杜甫是詩人,自命清高,哪裏幹得了這工作?不免心煩氣躁,想要大喊大叫一番。看看遠處華山的青鬆和丘壑,真想去那裏避避暑氣,可又哪有時間呢?
話雖如此,杜甫畢竟是個負責的人。他在任上,寫了《進滅殘寇形勢圖狀》,分析敵我形勢,討論唐軍該怎樣避實擊虛,剿滅困在相州(今河南安陽附近)的胡人;他掌握著考試,所以寫了《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讓考生們思索賦稅、交通、幣製等實際問題。從這些公文裏,我們可以看到杜甫的軍事政治才能。
這樣幹了半年,就到了冬天,他回洛陽去看望家鄉父老。恰在此時,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集合六十萬大軍,圍攻盤踞在相州的安慶緒叛軍,本來有望一舉攻克,平定戰亂。可唐肅宗畢竟是個心胸狹窄的君主,他既害怕叛軍,也害怕手底下的節度使,生怕他們手握重兵,平亂後又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就不給大軍設一個主帥,以便互相有個牽製。所以,六十萬大軍群龍無首,互相觀望,以致久攻不克。這一來,就延誤了戰機。唐軍一來缺了糧,二來呢,史思明來救援,於是軍心渙散。
三月的一天,六十萬唐軍在相州城外與史思明的五萬精兵決戰,正殺得難分難解時,忽然刮起了大風,卷起黃沙,拔起大樹,一時間天昏地暗。兩軍都被嚇壞了,各自潰散。這一仗,唐軍損失慘重。史思明損失較少,一路追擊,反而取得勝利。郭子儀帶著殘餘的朔方軍回守洛陽。其餘的節度使則帶著殘兵各自回去。朝廷為了扭轉戰局,就四處征兵,鬧得人心惶惶。
杜甫從洛陽回華州,就碰到了兵荒馬亂,親眼看到了老百姓在戰亂中的痛苦生活。
杜甫走到新安城外,聽到前麵有喧鬧聲,仔細一看,是縣吏正在點兵。而他們點的兵,分明都是些孩子。
他向前去問:“借問一下,你們縣裏,就沒有成丁嗎?”按照當時的製度,男子滿二十三歲稱為成丁,才能服兵役。
縣吏看到杜甫年老,又是當官的模樣,也不敢怠慢,回答說:“昨天上頭下命令了,成丁都征完了,現在隻能征中男了。”所謂中男,就是十八歲以上的男子,當時的人發育晚,十八歲還是孩子模樣。
“可中男這麼矮小,怎麼守得住洛陽?”
縣吏無言以對,隻撂下一句:“這是上頭的意思。”就喊著話,催促著一群孩子進發了。
送行的父母哭成了淚人,眼巴巴地看著孩子離開,就像看著河水東流一樣,再也不會回來。直到孩子們消失在彎道裏,隻留下一些塵土,他們還不肯離去。
杜甫心裏也難受,但要想平定戰亂,不征兵,又能怎麼樣?所以,他還是安慰了大家幾句。
“鄉親們,別哭了,要是把淚哭幹了,可就等不到孩子們凱旋了。前些天,我軍攻打相州,原來指望著一舉平定。誰知戰局變化太快,我軍潰散了。唉,怎麼辦呢?隻好再征兵了。我聽說啊,這次征的兵,就在洛陽一帶駐紮,不上前線。幹的活兒呢,就是挖挖壕溝,養養馬,不費勁兒。更何況,咱們是正義之師,將軍又愛兵如子。所以呢,大夥兒也收收淚。大家得相信郭仆射啊。”郭仆射,就是郭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