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成下敕令,特設黑衣衛,設副統領三人,正統領一人,黑衣衛衛士兩萬,統領直接聽令於皇帝不受丞相管束,獨立於三公九卿之外。主要負責保護皇族和皇城安全,另兼稽查和重案審核職責,還負責協助丞相及吏部對官員實行考核。
此敕令一出,滿朝嘩然,從古到今負責保護皇族和皇城安全都是禁衛軍的職責,如今黑衣衛也有了此權力,那不是在分禁衛軍的權力?禁衛軍以後在京城,便不是唯一了。兩萬之眾,完全可以在瞬間控製住京城局麵。
不僅如此,黑衣衛還兼有稽查和重案審核的權力,那不是同等於刑部和大理寺?又能對官員實行考核,這儼然是個丞相了!卻,實實在在比丞相的權力還要大。
朝中官員也深知高浩成既然下了敕令,此事便不容更改,幾個掌握實權的朝臣有心反對卻不敢抗旨,隻能希望黑衣衛統領的人選是自己的人。
出乎眾人預料,高浩成選了柳燃做黑衣衛統領,選鄧渭做另一個副統領,其他人員選定竟是由柳燃自行做主。
這黑衣衛統領雖說隻是個從三品的官位,比起柳燃曾經正一品的大將軍實在是算不得什麼,但也引起了朝中諸臣的警惕和不滿。原因在於這黑衣衛統領的職責涉及太廣,權力也太大。
高浩成此舉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獨斷和強硬,這也使得深諳朝廷的重臣們嗅出了其中的味道,陛下這是在懷疑,懷疑禁衛軍,懷疑朝中眾臣,懷疑自己的親信!
黑衣衛會成為陛下的眼和耳,替他去看、去聽,時時刻刻監視著有實權的大臣,從小了說可以防止官員腐敗,從大了說便是能夠阻止結黨、反叛。
柳燃從天牢出去的第二天就接到了這聖旨,送走傳旨的太監,他將自己關在房門中放聲大笑:高浩成呀高浩成,都道你是千古明君,為了天下可以對往昔叛亂的朝臣既往不咎,原來大家都看走了眼,你不是不咎,隻是隱而不發,卻已經養成了多疑的性格,竟然設立黑衣衛這樣不倫不類的機構,不是大理寺和刑部卻管案件審理,不是吏部和丞相府卻管轄官員,不是禁衛軍卻掌握了皇城的安危。兩萬之眾的俸祿不是小數目,國庫必會吃緊,你如此煞費苦心,隻為了控製京城、監視朝中官員!
短期看來,黑衣衛的設立確實能夠防止官員腐化、能夠穩定京城秩序,可是長遠看來,卻卻非是妙計。黑衣衛的權力太過集中,難保內部出現腐化和專製,這樣更加容易造成冤假錯案,擾亂京城秩序。再者,官員不被主上信任,整日人心惶惶,會令他們為了明哲保身而選擇不問政事,不敢直諫。
種種弊端柳燃看得很清楚,相信高浩成自己也是想到的,隻是他為了對付鎮南王府,為了拔除朝廷隱患,而選擇忽視這些弊端。
柳燃不勸高浩成,其它人也不勸高浩成,黑衣衛的設立和招募迅速展開。柳燃借著職位的便利,將原本屬於柳家的侍衛和軍中的一些將士選了進去。這些人身手敏捷,向來效忠柳家,比起各懷鬼胎的禁衛軍,他們更加團結,加上有高浩成的支持,初具規模的黑衣衛很快取得了對京城的大半控製。
剛從天牢出來時柳燃便提筆給遠在江南的柳青青寫信,信中他委婉的提了自己想要報父仇的決心,卻隻字未提與高浩成的約定,因為在他看來,高浩成與他之間的約定不過是彼此的權宜之計,做不得準。如今他已經將高浩成看成了仇人,在書信中難免表現出來,雖沒有敘述詳情,可是敏感的柳青青如何感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