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眾鬼的狂歡——萬聖節(2 / 2)

中世紀來臨後,萬聖節的一些風俗習慣被勒令消除,可事實上,它們並沒有真正消失,而是被巫師繼承了下來,並在每年新年的時候暗中進行。

傑克燈

萬聖節最大的標誌之一就是南瓜燈,把南瓜挖空,刻上一張笑臉,把蠟燭放進去,搖曳的燈火把南瓜笑臉映照得十分詭異。燭火是萬聖節的傳統,但起初卻不是放在南瓜裏,而是放在蘿卜、蕪菁等植物裏。後來用了南瓜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隻是因為南瓜個頭大,容易雕刻。

不管把燭火放在什麼植物裏,它的名字都不變,就叫傑克燈。傑克是古愛爾蘭一位傳奇人物,他嗜酒如命,又喜歡捉弄別人,有次竟然連魔鬼都騙了。這事說起來十分有趣,他把魔鬼騙上了樹,然後在樹幹上刻了十字架,把魔鬼困在了樹上。魔鬼起初恐嚇他,後來發現傑克根本不害怕,最終隻能跟傑克談條件。傑克告訴魔鬼,如果能用魔法讓他一輩子不犯罪,那就放魔鬼下來。魔鬼答應了,從此傑克不管做什麼事都不會被定罪。

也是因為有了魔法的庇護,傑克死後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隻能以孤魂野鬼的狀態遊離在人間。而燭火就是他行動的指路燈,或者說是他現世的形態。從此之後,人們便認為燭火是死去親人的靈魂,一定要小心保護,所以才放進了容器內,有了後來的南瓜燈。

萬聖節的食物

萬聖節有幾樣吃的東西是必備的:南瓜派、蘋果、糖果,有的地方還會準備上等的牛羊肉。

●南瓜派

南瓜派在美國南方本來就是初冬最常見的食物,在萬聖節吃隻是更應景而已。除了南瓜派,南瓜子也是節日常見的零食。

●蘋果

11月1日除了是萬聖節之外,還是古羅馬一個重要的節日,叫波摩娜節。波摩娜是“果樹之神”,掌管所有果樹的生與死、豐收與歉收。羅馬占領凱爾特之後,也把波摩娜節跟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萬聖節吃蘋果的習俗。其實從節令上來講,10月到11月本身就是蘋果豐收的季節,萬聖節吃蘋果隻是順應時令而已。

●糖

“不給糖果就搗蛋”,萬聖夜是孩子們的天堂,他們可以穿著奇裝異服挨家挨戶敲門說這句話。能要到糖果固然好,要不到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可以好好玩場惡作劇,為不給糖果的人家添點亂,而且不會因此受到處罰。

萬聖節的糖果最經典的是橘色、棕色和黑色的包裝,造型以鬼怪居多。不過“不給糖果就搗蛋”這個傳統的本來麵目跟糖果沒有關係。

公元9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徒們會在11月2日,也就是“萬靈之日”的時候出門挨家挨戶尋求捐贈,類似佛教的化緣。他們到鄉間野外,敲開一戶人家,乞討一些餅幹,然後幫這家去世的人禱告,禱祝他們能升入天堂。

這個習俗流傳到近現代,變成了孩子們的遊戲。大人們也十分配合,隻要孩子們來討要糖果,都會把提前準備好的糖果分給孩子們。對於現代人而言,萬聖節的真正樂趣,也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