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帶著張良臣書函的快馬披星戴月朝宋軍主力大營疾馳而去。
視線轉到中線。
宋軍主力長驅直入,幾乎未遇到任何抵抗,對此賈似道信心徹底爆棚,他儼然感到自己就是堪比嶽武穆的絕世將才。其實不隻是賈似道,整個宋軍也都充滿了一種浮躁的信心,就連吳潛也不例外,人人都感到收複中原指日可待!
連戰連勝的宋軍繼續北進,在抵達許州以北百餘裏的長葛縣時,張良臣的急信送到了吳潛的手中。
吳潛看了張良臣的書函,將信將疑,最終還是決定按照張良臣的建議去做。他找到正與眾將飲宴的賈似道。
“元帥,卑職覺得蒙古人可能有詐!”
賈似道一愣,哈哈笑道:“吳大人這話從何說起?蒙古人被我軍殺得屁滾尿流丟盔棄甲,連失這許多城池!怎麼說有詐?哪有把自己地盤送給別人來使詐的?”
眾將哈哈大笑,顯然大家都把吳潛的話當笑話。
吳潛猶豫了一下,“元帥,目前我軍已經深入敵軍腹地,而兩翼卻沒有多少進展!我軍側翼已經暴露,如果……”
賈似道不耐煩地擺了擺手,“吳大人多慮了!目前我軍兵力兩倍於敵軍!他就是想使詐也使不出來啊!”
“可是”
“好了!吳大人就不要說這種沒有根據的話擾亂軍心了!你不是說側翼攻擊沒有進展嗎?那我就派你去襄城,督促攻城!”見吳潛還想說什麼,不悅地道:“我意已決,就這麼定了!”
吳潛無法隻得應諾。
回到營帳,吳潛立刻將這裏的情況寫成書函,派七百裏加急送往張良臣。
賈似道在長葛停留一日,隨即分兵兩路,一路由禁軍統製董驃率領進擊長葛西北百餘裏的新鄭,另一路十萬人馬由賈似道親自率領進攻東北兩百餘裏的尉氏城。
然而賈似道並不知道,此時蒙古軍也在加緊調動中,十萬蒙古軍已經張開了大網,六萬蒙古鐵騎正在星夜南下。本來蒙古騎兵是沒法抽出兵力支援南方的,不過不久前李檀的一場大勝使得忽必烈可以暫時抽調出一部分兵力南下。
視線轉到西麵。張良臣留下五萬人馬分別守備京兆府及秦渡鎮,自己則率領七萬之眾全速東進。
賈似道率領大軍抵達尉氏城下,當即發起強攻,賈似道身著重甲立在帥旗之下,倒也頗有些威風。然而攻城進展得極為不順,之前望風而逃的蒙古軍似乎突然變了個人似的,他們不僅沒有逃跑,反而依靠城池拚死抵抗,一整天,宋軍傷亡慘重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與此同時,西麵的董驃也率領五萬大軍進攻新鄭,也沒有任何進展。
宋軍在新鄭及尉氏城下攻打了五日,戰事膠著。
此時,張良臣率領的七萬人馬距離伏牛山僅有百餘裏路了,然而將士們已經相當疲憊了,張良臣沒有讓軍隊停下,繼續東進。
當張良臣率領大軍抵達伏牛山時,噩耗傳來,董驃所部五萬人馬遭到數萬蒙古鐵騎突襲,毫無防備的五萬宋軍全軍覆沒,董驃生死不明。
張良臣心中焦急,他當然不是擔心賈似道,他死了更好,張良臣擔心的是這支宋軍主力全軍覆沒。
張良臣打消了原本稍作休整的打算,率領大軍向襄城開進。大軍還未抵達襄城,又有噩耗傳來,一支蒙古鐵騎突襲並且占領了許州,這意味著賈似道所部十萬人馬的退路被切斷,已經完全成為甕中之鱉了。
在襄城城外急得如同熱鍋上螞蟻的吳潛見到張良臣,簡直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張大人,您可算來了!”
“吳大人,我們進帳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