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為什麼總要穿奇怪的衣服?”
“這不是奇怪的衣服!”
“可是你好像在拍古裝戲哦!”
“稚子,無知!這是我們漢人的衣服,不分朝代——其實這世上本沒有時尚,穿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時尚。”
“可是,就算在如此,唐朝漢代也沒有人會穿得這麼正式來菜市場吧?”
“噢”女孩很鬱悶的歎了口氣“今早我本來是要穿著它和大家一起去參加唐姐的婚禮,可是——我又沒有女婢,自己一個人穿好一件禮服實在過於繁重,等我穿好它出來已經到中午了,大家已經早就乘車走了,我也隻好順道過來買些果腹的熟食獨自回去——給我一份米飯再稱二兩香辣魚。”
…………
前輩們總愛指導後輩應該怎樣生活什麼才是生存的規則。但我更想問的是誰是規則的製定者為什麼我們要都要走那樣的路?如果說青春隻是一段旅行,我寧願選擇自助遊。既然人生隻能由自己負責,那麼一開始就該自己選擇。我叫蘭沉璧——取自某段古文中“靜影沉璧”的描繪,意思是安靜的月影如沉入水中的璧玉,這個名字是我的母親對我做的最大的兩項貢獻之一,我兩歲時她離開了被有錢的爺爺掃地出門後的爸爸,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十年前,據說她嫁給了一個喪妻的山西的煤老板成了別人的後媽,上飛機之前她想見到我,印象裏那天她穿著毛茸茸的衣服畫了很濃很濃的妝,然後她送給我十二個不同的穿手工絲質漢服的瓷娃娃,眼淚滾帶著睫毛膏畫出兩條黑色的長線,上火紅的嘴唇一張一合用誇張的語調告訴我——其內容大概:第一、以後我基本見不到她了。第二、這一箱娃娃是我從現在到二十歲之前十二年的生日禮物。第三、這些娃娃很貴。也許還說了第四點、第五點內容,不過很抱歉我看見了人生的夢想之花,一瞬間全世界都在放禮花——那麼喧囂的時刻怎麼還能聽到別的聲音呢?我愛漢服,不管是絲質,棉紡還是麻布的。無論是深衣、儒裙還是褙衣通通是我的寶貝。
漢服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是華夏人民(漢族)一直未改基本特征的服飾,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曆經周朝代的規範製式,到了漢朝已全麵完善並普及,漢民族從此正式形成漢服也從此得以命名。直至清朝剃發易服的暴力強製中暫時中斷,而今天在80後90後中漢服已經開始複興。
漢族服飾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係結,也兼用帶鉤等,分幾千年來的總體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製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盡管穿你的香奈兒、普拉達或是範思哲,我隻要明月坊、寒音館、水天衣色、明華堂、裏華麗麗的漢服。請給我鈔票、鈔票,鈔票!我要漢服、漢服、漢服……就是要我的漢服,隻愛我親愛的漢服!在媽媽改嫁後老爸開始奮發圖強,從街頭賣盜版光碟到現在開了店鋪批發雜色(外麵擺的是正版,如果熟客有需要——盜版也可以現提貨品),因為從來沒被抓到所以還小小的發了筆財,我們兩住在三室一廳的出租公寓,我和老爸各一間我的漢服一間。
剛回家開始吃我的組成盒飯,門鈴響了;
是送宅急電的,話說昨夜十二點的網絡限時競拍,拍品是一件精美絕倫的煒衣,意外的被我以三千元的價格搶下,可是當它真的來到我的麵前還是令人難以置信,當我終於在我的衣間裏穿上它的一霎那,我快暈厥了——人們常說:一個美麗的物件裏蘊藏著一個美麗的靈魂。可是當你真的見到那個靈魂的時候,感覺到的是天昏地暗——即使她此刻麵對你無比溫柔笑靨如花!
“女鬼!”
“終於找到你了,謝謝你的存在!”
“你是鬼魂?”
“噢,也可以這麼說,可是……”
沒有可是,反正我暈了。再醒來已經是在醫院裏,老爸和參加婚禮回來的爺爺奶奶都在這裏,他們一臉愧疚,似乎在這段時間裏他們還達成了諒解備忘錄,在奶奶的主持下爺爺和老爸抱頭痛哭重新相認,各自就對我這個沒媽的孩子的照顧疏忽而表達了歉意。但此刻我最關心的隻有一件事情:“我的煒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