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方麵的例子不具有太大的普遍性,但“眼高手低”卻是很多畢業生的共同現狀。畢竟是第一次走上社會,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以為自己本領在手,天下盡在掌握中。不過真正做起事來,若是心浮氣躁的人,就難免不知輕重深淺,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了。如果謙虛好學,過幾個月或者一兩年也就好了,但很多人往往就是眼界太高,拿不起又放不下,最後懸在空中。
眼尖的你一定看出來了,其實這裏的所謂“工作經驗”,根本不是什麼真正的“工作經驗”,而更多的是一種態度,一種被社會現實打磨出來的直麵現實的心態。
在這個碩士、博士滿街走的時代裏,我們這個社會最缺乏的其實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忠誠的品格。
當然,今天所說的忠誠,與以往隻知順從、唯唯諾諾的人身依附式的“愚忠”有著本質的不同。今天的忠誠,其實是一種“不卑不亢地對平等契約的嚴格遵守”。它包含了“從小事做起”的智慧、勇氣和人生態度。
我們需要的是另外一種“眼高手低”,即眼界要高,心懷大誌向,卻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古人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說“於細微處見精神”,現代人說“態度決定一切”,一個小事都不願做、做不好的人,他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呢?更何況,許多“大事”不都是由那些瑣碎的小事組成的嗎?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大意是:在某國,博士畢業生不容易找工作,因為很多企業不敢“高攀”。一位謙遜的博士,他求職時拿出了專科文憑,結果很快被錄用。沒多久,由於他幹得很出色,老板要提拔他,他亮出了自己的本科文憑;在新崗位上,他又因業績突出被提拔,這才亮出了碩士文憑。如是者三,最後他才露出了博士的廬山真麵目!
講這個故事,無非是說:該屬於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屬於你的,想要也要不來,所以你不妨從零做起。須知,事情是人點點滴滴“幹”出來的。
做“雞頭”還是“鳳尾”,在職場上,有很多員工都會遇到當“雞頭”還是當“鳳尾”的選擇。
有人選擇當“雞頭”,因為那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不必受別人限製;也有人選擇當“鳳尾”,因為那樣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更容易取得成功;還有人認為,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應該淡化“雞頭”、“鳳尾”觀念,順應潮流,從大局出發,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首要前提。
其實,不論是當“雞頭”,還是當“鳳尾”,都反映了人們就業與成才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同時也體現了就業者所處的兩種不同位置。實際上,這隻是一種世俗的眼光,對於一名社會工作者來說,樹立正確的個人發展觀才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正如俗話所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樣,每一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的行業,同樣可以培養出不同類型的人才。每一個行業的工作環境或薪酬都不相同,但作為一名成熟的社會工作者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理性的思維全力投入到所從事的工作中。社會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分工是多方麵的,對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也有高低之別,不能以單一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所處的環境或狀況,更不應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用“雞頭”或“鳳尾”區分開來。因此,淡化世俗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與成才觀才是我們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