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雲岩曇晟禪師,他最初在百丈懷海禪師門下學禪,因未能契入,改參藥山惟儼禪師,得證心法。
後來,駐錫於潭州(今湖南長沙)雲岩山,人稱雲岩曇晟。
有一天,他遇到溈山靈祐禪師,對方問道:“聽說你在藥山惟儼禪師處參學很久了,是嗎?”
雲岩禪師回答:“是的。”
溈山禪師又問:“那麼,請問惟儼禪師的大人相是如何呢?”
雲岩禪師答道:“涅槃後有。”
溈山禪師再問:“涅槃後有是怎麼一回事呢?”
雲岩禪師說:“水灑不到處。”
接著,雲岩禪師反問溈山禪師說:“那麼,您的師父百丈懷海禪師的大人相又是如何呢?”
溈山禪師回答:“我的師父百丈懷海禪師如山一般崇高宏偉,如日一般光明輝耀,聲前非聲,色後非色,就好像是蚊子在鐵牛上,找不到一個下嘴處。”
養心法語
禪師們的悟境,不是常人所能輕易體會得到的。
從溈山禪師與雲岩禪師二人對大人相的描述可以看得出來。雲岩禪師說他的老師雖是“涅槃後有”,但卻是“水灑不到處”;而溈山禪師則以“蚊子叮鐵牛,無一下嘴處”來形容。
對一般人而言,禪悟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其實不然。隻要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能有一個小悟,就是一種進步,這個悟代表著:我懂了,我明白了,我想通了,我找到了。這與禪宗的悟,就能相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