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的無等禪師在贛縣龔公山出家,後來參禮馬祖道一禪師而密受心要,領會玄旨。
有一天,無等禪師去謁見州牧王常侍。兩人相談一番之後,無等禪師便起身告辭,轉身離去,王常侍忽然在後頭高呼一聲:“和尚!”無等禪師應聲回頭:“嗯。”王常侍於是敲柱三下“叩叩叩”,無等禪師也以手做一圓相,並再彈撥三下,頭也不回地走了。
後來,無等禪師在武昌大寂寺駐錫。有一次大眾晚參,眾人向和尚問訊,無等禪師接著就問大家:“剛才的聲音,現在向什麼地方去了?”
在場的大眾個個無語,當中隻有一位青年學僧,他豎起了手指頭回應無等禪師的問話。
無等禪師隻說了一句:“珍重!”便下座回寮去了。
隔天清早,這位學僧去參見無等禪師。無等禪師故意轉身麵對著牆壁側臥,甚至還故意發出呻吟聲。
學僧上前關心地詢問:“和尚身體還好嗎?”
無等禪師連連歎氣道:“老僧這三兩日來,身體欠安。大德身邊有沒有什麼藥物,可以給老僧一些呢?”
學僧就一邊用手拍打著淨瓶,一邊說:“這個淨瓶從什麼地方得到的呢?”
無等禪師說:“這個淨瓶是老僧的,倒是你的淨瓶在什麼地方啊?”
學僧篤定地答道:“這淨瓶是和尚的,也是我的。”
養心法語
州牧王常侍和無等禪師之間,一個敲柱作聲,聲是無常,凡是有聲皆歸於無常;另一個則以畫圈為相。
正如《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有相即是無相。無常、無相,這不就是真理嗎?所以,他們的對答,都是在說明對佛法的認識。
淨瓶,是僧人賴以喝水的器皿,水能滋養身體,有水才能生存下去。淨瓶就如身體,有水才有淨瓶之用。這個青年禪僧來路不凡,對於淨瓶是誰的,他回答道,你的淨瓶就是我的淨瓶,意即人我之間還需要這樣去分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