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可真禪師為石霜楚圓禪師的法嗣,接引學人向來以機辯迅捷而聞名於叢林。例如,有學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
可真答:“千日砍柴一日燒。”
學僧:“如何是學人親切處?”
可真:“渾家送上渡頭船。”
學僧:“如何是道?”
可真:“出門便見。”
學僧:“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可真:“深耕淺種。”
可真最初在楚圓禪師座下參學時,楚圓禪師問他什麼是佛法大意,可真答以“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楚圓禪師聽了就怒斥,年紀都有一把了,還做這樣的見解。楚圓禪師看可真愣在原地,就說你可以問我。結果楚圓禪師同樣還是回答“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然而可真一聽,當下便豁然明白了。
後來禪門中,就以此一因緣稱可真禪師為“真點胸”。
養心法語
可真以“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這句話,點破了胸中的隔礙,所以時人稱他為“真點胸”,意思就是說雲山、波海都在胸中融和了。
青原行思禪師曾說,未參禪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以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即至悟道以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同樣的山水,為什麼在修道的層次裏麵,會有這樣的分別?
未修禪時,是物理上的世間萬法,山是山,水是水;參禪了以後,發覺到世間萬法,不是單純的表相,皆是眾緣生起,所以山相不是山,水性不是水;等到他悟道以後才知道事理不二,原來真理是出世法不破壞世法,所以在悟道者的眼中,還給山水一個本來的麵目。
可真以“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這句話回答楚圓禪師的問題,即至受到批評以後,再問楚圓禪師“如何佛法大意”,楚圓禪師也是以這兩句話回答,可真於言下大悟。此即一法可以有多門,橫看豎看,近看遠看,隻要能觸動機心、觸動真心。自己說的未必全懂,別人說了才恍然大悟,此即禪機之妙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