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虎來了之後(1 / 1)

虎來了之後

卷首語

作者:劉海洋

潰敗。

能用這個詞來形容2012年上半年的國產電影嗎?肯定能。

前不久,一份資訊詳實的“上半年國產電影全軍覆沒表”和“下半年自相殘殺表”在網上曝光,引得網友追捧,媒體熱議。這份資料顯示:上半年有155部新片上映,其中80%是國產片,但其票房收入卻隻占總票房的38%。《泰坦尼克號》、《複仇者聯盟》等12部好萊塢電影,贏得票房27億;而同期上映的17部國產片,總票房才4億,幾乎是潰不成軍。國產片90%以上都是虧損的,這已成為一個基本事實。

悲傷逆流成河,日子相當難過。如果下半年再沒有起色,理性的投資商必然會捂緊自己的錢袋,一撥撥在電影圈裏混得有滋有味的風流人物,就可能麵臨著無戲可拍無米下鍋的窘境。目前正在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產業論壇,其題目之一叫“華語片的救贖”,這也透露出了業內日益深重的危機感:好萊虎來了,救命吧!

記得以前看過個故事,大意是說:一對好友被一隻老虎追趕,甲說再怎麼樣我們也不可能比老虎跑得快。乙說:我隻要跑得比你快就可以了。大難臨頭,不想著怎麼去一致對敵,而是先想著算計夥伴,這是殘酷的叢林邏輯,卻也是我們中國人常犯的毛病。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半年國產片之所以票房慘淡,除了好萊虎來勢凶猛以外,幾部主要的國產片在檔期上強硬對壘、互不相讓也是重要原因。可是,從近期公布的下半年幾部國產大片的檔期來看,基本又都集中在暑期、國慶和賀歲三個時間段,其中尤以賀歲檔的情況最為恐怖,共有《一代宗師》、《十二生肖》、《血滴子3D》等8部大片投入混戰,故有業內人士把今年稱為是 “國產電影自殘年”。以這種你死我活的檔期安排,到時候雖不免在台上要說說漂亮話,但一場玉石俱焚的血戰肯定是不可避免,各種互相拆台、水軍互黑的盤外招也少不了。可有誰認真想過:觀眾還會給國產電影多少這樣的空間與時間?

除了檔期上的明爭暗鬥,近期,電影圈裏的各種罵戰也多了起來。編劇罵導演,導演怨審查,片商罵院線,甲女星杠上了乙女星,等等。前不久,一家娛樂媒體刊出了一篇名為《香港導演七宗罪》的文章,標題看著就很聳動,其中流露出的情緒就更是令人憂慮。這幾年,確實有些香港導演抱著大陸“人傻錢多”的心態過來拍了一批爛片,但大陸導演生產爛片的能力也毫不遜色,甚至更加強大。簡單地以地域劃界,口誅筆伐,打擊一大片,除了激化矛盾,累積戾氣,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絕不會有任何真正的受益者。

話說回來,雖然這幾年中國的電影不咋地,但我們的電影人其實過得還是滿舒心的,熱錢花著,媒體捧著,美女圍著,一幫兄弟前呼後擁地跟著,再不濟也弄個路虎開著。如今好萊虎呼嘯殺到,立馬把不少混混打回了原形。許多媒體希望中國的電影人能拿出足夠的誠意去拍電影,恕我孤陋寡聞,我還真沒聽說過有哪個國家把誠意當做對電影人的最高要求,當做衡量電影優劣的至高標準。連拍電影的誠意都成了問題,觀眾又有什麼理由花錢去捧他們的臭腳呢?!

虎來了,並且一時半會兒也走不了。應該想的,不是先把誰送入虎口,而是怎麼去與虎共存、與狼共舞。天助自助者,在這方麵,台灣電影的涅槃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