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前夕,我為聖誕節該給父母和朋友寄什麼樣的賀卡而犯愁,就去找一個時尚的學姐請教。學姐聽了我的話,先是一陣大笑,然後用食指按著我的額頭說:“你這個笨小弟!什麼賀卡,早就不流行了。你知道賀卡是用紙做成的,用紙就要毀樹木,毀樹木就是破壞環境。現在誰再寄賀卡,一是不懂愛惜環境,二是老土!”

“這個我早就知道,我說的賀卡是指在網上傳遞的電子賀卡。”我連忙辯解。

“算了,碰上你這樣的土老冒算我倒黴,”學姐說著從衣袋裏拿出一支隻有手指那麼大、兩端連著導線的金屬玩藝兒,在我眼前晃了晃說道,“今年也不流行寄電子賀卡。今年流行的是‘情感速遞’。”

“‘情感速遞’?情感這玩藝兒看不見摸不著,怎麼速遞?”

“你真是榆木腦瓜不開竅啊!音樂也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它卻可以錄成磁帶、刻成光盤在音像店裏賣,還可以以MP3的形式從網上下載和傳播。”她一邊說一邊又用食指按我的腦門。

“不對,音樂至少可以聽,可情感這玩藝兒隻能靠心靈去感受。”我還是不信。

“要不怎麼說你軸呢?我們能感受到情感,和我們能夠聽見音樂一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活動。大腦活動靠的是腦電脈衝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腦電波。如果用機器將人腦中情感的腦電波記錄下來,像做MP3一樣做成文件,不就可以像音樂一樣傳播了嗎?”

“說的倒也是,”我心服口服地點頭,“可是,這樣的機器真的發明出來了嗎?”

“見識一下,這就是‘情感轉換器’,”學姐說著將那金屬玩藝兒遞給我,“它可以將你腦中的情感接收下來,也可以將別人的情感傳遞到你腦中。試試看吧。”

在學姐的指導下,我將“情感轉換器”導線兩端的兩個圓圓的小貼片一左一右貼在我的太陽穴上,然後,按下儀器的電源開關,轉換器的綠燈亮了,表示電源接通。

“轉換器上的另外兩個鍵,一個寫著UP,一個寫著OUT。按OUT可以將轉換器裏儲存的情感輸出,按UP則將你的情感上傳。”學姐說道。

真是太容易了,三歲的小孩都會用。我先按OUT,這時,綿綿不絕的思念排山倒海一般向我襲來,我的眼中,浮現出一男一女兩位陌生中年人的麵孔,他們衝我慈祥地微笑著……

“好了,那是我爸爸、媽媽通過互聯網從美國發給我的情感,”學姐說著幫我按下了UP鍵,“你再把你的情感上傳試試。”

我感覺有什麼東西在探測我的大腦,我的腦海中突然映出學姐姣好的麵孔,我心中想說而又不敢說的話在一瞬間風起雲湧……我臉紅耳赤,連忙摘掉了腦門上的兩個貼片,將“情感轉換器”塞給學姐。

“嗬嗬,讓我感受一下你這個笨小弟在想什麼?”學姐一邊說一邊將貼片貼到腦門上。我的心忐忑不安起來。果然,很快,學姐的臉頰變得緋紅,她狠狠地摘下耳機,掄起拳頭衝我吼道,“你這個壞小子,才上初中,就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