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水體環境背景值研究方法(二)(2 / 3)

4.準確度的控製

在分析過程中,準確度主要是以測定加標回收率和用已知標樣加以控製。

(1)標準樣品控製

被測元素均落在水樣濃度範圍之內,說明測定結果的準確度符合要求。

用地球化學標準參考樣控製沉積物測定過程中的準確度,在每批分析樣品中均加入一至二個地球化學標準參考樣,將測定結果與標準值比較。

測定結果均在地球化學標準參考樣含量範圍內或與標準值相對標準偏差很小(大部分小於3%),說明沉積物測定結果的準確度符合要求。

(2)加標回收率控製

在巢湖、青弋江水係共分析了142個水樣,取得15個元素的2130個分析數據,對其中16個樣品進行了加標回收實驗,占總樣品數的11.3%。在漢水水係分析的184個水樣中,有20個樣品進行了加標回收實驗,占總樣品數的10.87%,加標量一般接近於樣品量,最低不少於樣品含量的二分之一。

沉積物加標回收率結果全部合格。

5.現場加標全程序質控實驗

本項研究還進行了采樣現場亞沸水加標和樣品加標實驗,在采樣現場進行加標實驗,具有對水背景值樣品分析工作中進行綜合因素質控檢查的實際意義,它不僅檢驗了實驗室內所有質控項目,如實驗室壞境、實驗室用水、器皿等因素對痕量分析測試的影響,同時也檢驗了現場采樣操作、采樣環境、運輸條件等因素對水背景值分析測試的影響。因此,采樣現場加標實驗具有全程序質量控製的特殊意義。

現場加標樣品共兩份,一份為現場亞沸水一級純水加標,另一份為現場過濾水加標。

(1)器皿及試劑

①2000毫升A級容量瓶兩隻。

②20毫升A級胖肚移液管兩根。

③10毫升A級胖肚移液管一根。

④塑料洗瓶一隻。

⑤美國樣品第一級(A級)溶液50毫升(原液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放)。

⑥混和標準溶液,濃度分別為10毫克/升和2毫克/升。

⑦亞沸水10升。

⑧重蒸硝酸50毫升。

(2)現場(安徽黃山太平湖中遊)操作:

①亞沸水加標

按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關於美國使用說明,用移液管吸取20毫升(A級)溶液,10毫升混和標準溶液,20毫升重蒸硝酸於2000毫升容量瓶內,用亞沸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後轉移到塑料桶內,用塑料袋包紮好。此溶液除兩元素外,其它各元素濃度相當於考核樣(B級)溶液濃度。

②過濾水加標

現場采集過濾水兩份,重複上述加標步驟,用過濾水代替亞沸水定容。搖勻後轉移至塑料桶內,用塑料袋包紮。

(3)分析測試

將空白對照樣用紅外線蒸發濃縮30倍後用測試。

(4)現場加標測試結果分析

現場過濾水加標樣測試結果除個別元素回收率有異常外,其它元素回收率均在規定範圍之內。這一結果不僅證明了本方法在水背景值樣品分析中的可行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證明了在水環境背景值樣品的痕量、超痕量分析中,隻要嚴格遵守野外采樣規則,嚴格控製好實驗室內每一項質控環節,所取得的分析數據是準確可靠的,是經得起檢驗的。

6.不同實驗室分析結果比較

為比較實驗室間樣品分析偏差,將4個水樣每個分成二份,分別送交長春應化所、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分析。元素不同實驗室分析結果比較接近,因此,分析結果可比性較好。

7.密碼樣品控製

在分析每批沉積物樣品時,加入一定數量的密碼質控樣,由於質控樣對於分析人員是未知,對質控員是已知,因此,質控樣分析結果的好壞,可以說明該批樣品分析結果的質量,共加入5個沉積物密碼樣,並在此基礎選3個沉積物密碼樣加標進行回收率實驗。

沉積物平行雙樣相對偏差表比較,全部結果均符合要求。沉積物加標回收率結果亦較好。

第四節背景值數據處理的質量保證

經過布點、采樣和實驗室分析,獲得了大量的原始數據,這些數據為環境背景值研究提供了基本素材。為從原始數據中獲得關於背景值取值與分布特征的信息,利用現有的基礎數據資料與圖件,進行統計單元劃分。數據的統計單元表現在環境要素上,即為環境單元。根據地學景觀分類的原則,按環境要素的內在一致性和區域差異性分別劃定。然後,以環境單元為單位,利用現代數理統計方法,借助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諸元素背景值的取值與分布特征,進而論述區域分異規律。

一、環境統計單元的劃分

環境背景統計單元是指環境要素組合的相對一致和相對穩定的區域,是進行環境背景值統計的基本單元。它反映了背景值與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體現了一定的地域組合規律。

1.環境統計單元劃分原則

(1)綜合性原則:全麵考慮研究區各環境要素和整體環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挑選出一些相關關係較好的要素或指標(如水係組成、岩性、土壤等),作為確立環境統計單元界限的依據。

(2)主導因素原則:以反映區域環境分異的主導因素或指標作為環境單元劃分的主要依據。

(3)發生學原則:地域分異是長期發展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繼承性,環境統計單元劃分5的對象是現階段的環境綜合體,因而必須考慮到發生過程上的聯係。

(4)相對一致性原則,在壞境統計單元劃分上,對環境要素必須注意其內在的一致性。

2.環境統計單元的劃分

根據以上原則,漢水水係和長江下遊典型水域水體環境背景值研究中的環境統計單元劃分如下:

(1)考慮到水體的類型,將水體劃分成江河水、湖庫水和泉水三個背景統計單元,以及與之對應的汙染對照單元(泉水無對照單元)。

(2)考慮到區域性,將漢水水係劃分成上遊、中遊、下遊區三個環境統計單元。並進一步將上遊環境統計單元分成河源區、秦嶺南坡等次一級的單元;中遊分成堵河、丹江、夾河、旬河等幾個次一級的單元;下遊劃分成南河、唐白河、灄水、沏水等幾個次一級單元。將長江下遊典型水域劃分成大別山南麓水域、巢湖水係、青弋江、水陽江等單元。

(3)考慮到水係組成,分成千流、一級支流、二級支流等單元。

(4)根據水體環境背景值的影響因素,岩石、土壤、植被、氣候等,可劃成若幹單元,也可按幾個要素的組合劃分成雙要素或多要素的環境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