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中元素含量的區域差異
水體環境背景值反映區域水環境化學物質的組成特征,而水環境可根據不同的要素劃分成許多單元,不同的環境單元水體中各元素的組成與含量存在一定差異,下麵主要論討各環境單元中元素含量的變化規律。
(1)不同河段水體中元素含量的差異
列出了漢水上、中、下遊15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含量從上遊至下遊逐漸增加,含量逐漸降低,上、中、下遊變化規律不明顯;中遊區等元素含量較高。因該區有大量小型金屬礦床;下遊區中含量較高,這是因為;該區以沉積岩為主。過濾水中等元素含量從上遊至下遊逐漸增加,而含量自上而下逐漸下降,其它元素變化不明顯、中遊區含量明顯高於上、下遊區。總之,無論原水還是過濾水,中遊區財。含量較高。
(2)不同水域江河、湖庫水中元素含量的差異
列出了漢水水係五條主要的一級支流及兩個大型水庫中元素的背景含量。可以看出:在江河水中,褒河含量較高、含量較高,旬河含量較高,這是受流域內岩性、水文、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唐白河流域為黃土地區、因此水中含量也(較高,水中元素含量受土壤影響明顯,褒河、子午河、旬河處於秦嶺斷裂帶,岩石主要為花崗岩、變質岩,形成了豐富的金屬礦床,從而影響到水中金屬元素的含量水平。
水庫中,石泉水庫含量較高,這與上遊區河水中元素含量相近,受河水影響而致。丹江口水庫中含量較高,這與中遊區水中元素含量相似,反映出一定的相關性。在原水中明顯偏高,是受湖庫中懸浮物的影響所致。
(3)不同岩性區水中元素含量的差異
列出了漢水水係沉積岩、變質岩、岩漿岩區河水中元素的含量。可見沉積岩地區水中含量較高,變質岩地區水中含量較高,岩漿岩地區水中元素含量較低。由於水中元素。
含量主要受集水區的岩石影響,因此按樣點所在區域岩性進行統計計算,能反映出水中元素含量與岩性的相關性。
(4)不同植被類型區水中元素含量的差異
列出了漢水水係不同植被區江河水中元素含量。從結果可以看出:針葉林區水中含量較高,闊葉林區AS含量較高,針闊混交林區水中V含量較高,農田,經濟林區水中含量較高。
3.水中元素背景位的相關分析
元素在自然界的遷移、轉換及分布有一定的途徑和方式,彼此之間存在著聯係。在一定條件下,具有相同特性的元素會組合在一起,在分布與含量上有相關性。為了揭示漢水水係水體環境中元素之間的關係,選用江河原水背景點中等十五個元素,計算元素含量的.相關係數,並做出元素相關顯著水平矩陣。
4.地表水中元素含量的年、季變化
地表水的豐枯受-水琴、蒸發量等因素控製,而地表水中元素大部分是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水體的,:因此降水量的-少直接影響水中元素的含量。由於降水受氣候、地形等條件影響,其強度、頻:率在時空分布上有差異,表現出不同季節、不同年份降水的變化,為了研究漢水水係地表水中元素含量的年、季變化規律,采集了1987、1988兩年的樣品,並選擇河源區的挺河進行豐、平、枯布同水期水中元素含量變化的研究。
總之,漢水流鹹地表水中,大部分元素的年際變化不大,含量比較接近,但仍在背景值範圍之內;且原水的變化大於過濾水,這主要是因為漢水流域1988年9月較1987年同期雨量偏大,水中懸浮物含量高,致使水中元素含量增大。
地表水中元素含量的季節變化
褒河是漢水上遊的較大支流,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西南側,全長198公裏,流域麵積3940平方公裏。武關河彙入口以上為上遊,武關河彙入口至石門水庫大壩為中遊,大壩以下進入漢中盆地,為下遊。褒河是以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有明顯的豐、平、枯水期,一般年份6月中旬至8月為豐水期,4月至6月中旬、9月至11月為平水期,I2月至來年3月為枯水期。
褒河中上遊屬山溪性河流,上遊河穀較中遊開闊,多為U型穀,形成串珠狀的壩坪地;中遊多為V型穀。在岩性分布上,上遊為千枚岩、結晶灰岩、板岩,片岩在局部有出露,第四紀岩層分布廣而厚;中遊主要為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火成岩也有分布,上覆的第四紀岩層較薄;下遊主要是第四紀鬆散物。褒河中上遊植被覆蓋較好,人類活動較少。因此選擇褒河中上遊段作為水中元素含量季節變化的研究區域。根據研究區的水文、地形、岩性等環境特征,分別在江口鎮、馬道鎮上側及石門水庫設置了采樣點,在1987年9月、1988年1月、4月、9月采集水樣。
可以看出湖庫水中八個水質參數及礦化度平水期略高於豐水期,微量元素中,平水期低於豐水期含量,豐、平水期含量接近,其餘元素平水期含量均高於豐水期。元素原水、過濾水均呈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的變化趨勢,懸浮物的變化為豐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季節變化為平水期>枯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