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殺回老家去(1 / 2)

大年初二應是休朝的日子,太和殿,也就是俗稱的金鑾殿內,群臣盡來,象是炸開了鍋。

眾臣議論紛紛,沈一貫與新上任的四位內閣方從哲、李廷機、葉向高也在激烈地討論著。

“皇上用絕食來要挾,真是把國事當成兒戲。”耿直的李廷機嗓門洪亮,毫不避諱。

沈一貫用嚴肅的語氣來顯示自己首輔的地位,“李閣老,埋怨有什麼用,我們應該馬上研究出對策。”

皇上的“梗”是出名的,不然“國本之爭”也不會延續這麼多年。要想改變他的主意,那可真是難事。眾臣都露出為難之色。

方從哲道:“現在的主要問題是讓皇上進食。”

“不錯。”一直未說話的葉向高讚同道,“我以為應該向皇上諫言,陳述礦稅之禍,稅監之貪婪,辜負皇恩,死有餘辜。”

“隻怕皇上會更加生氣。”沈一貫已摸準萬曆脾氣,“本相覺得應該罷免當地官員,再緝拿鬧事主凶。”

李廷機馬上反對,“若這樣,稅監的氣焰豈不更加囂張。我不同意。”

葉向高跟著道:“我也不同意,我們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向皇上妥協。”

“這不是妥協,而是權宜之計。”沈一貫嚴厲地道。

李廷機毫不退讓,洪聲道:“這權宜之計不僅將無法改變現狀,將會使事件更加不可收拾。”

沈一貫帶著怒氣,“難道咱們這些做臣子的就眼睜睜看著皇上挨餓嗎?”

兩人的爭吵在大殿內特別響亮,本在交頭接耳小聲嘀咕的大臣們霎時安靜下來。

方從哲趕緊道:“莫要爭吵,我以為不若同時上這兩個奏折,一份進言嚴懲凶手,消皇上怒氣;另份陳述礦監之禍,警示皇上。”

“這種警示能起作用嗎?”李廷機道,“這些年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不斷上書陳述此禍,皇上何時聽過?隻有在此事上不妥協,才能真正做到警示。”

“我支持李相國,我們絕不能妥協。”已是兵部右給事中的楊漣朗聲表態。

左光鬥跟著道:“我也支持。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們應該讓皇上知道我們的立場。”

“那你們覺得皇上會進食嗎?”方從哲反問。

沈一貫冷笑下,道:“你們以為我願意妥協嗎?這幾年我上書陳述礦稅之禍的折子比你們少嗎?”

李廷機依然不肯退讓,“我不會在那個奏折上簽名。”

“李相國當然不願意簽名。”吏部左侍郎亓詩教突然道,“因為那幾個地方官中有你的學生。”

李廷機怒道:“我李廷機怎會因私情而枉王法,你休要牽強附會。”

“李相國不敢承認嗎?”亓詩教不改攻勢。

葉向高見李廷機陷入被動,替他辯解道:“李相國清正廉潔,國人盡知,何必在這些小問題上糾纏。”

沈一貫道:“葉相國是否會簽名?”

葉向高想想並無其他良策,默默點了下頭。

“那好,就這麼定了,上兩個折子。”沈一貫下決定,“至於在哪個折子上簽名,願不願意簽名,絕不勉強。本相會在兩個折子上都簽名。”

退朝後,亓詩教不解地問:“沈相國為何縱容李廷機那幫人如此無禮?”

沈一貫拂了拂朝服,冷笑道:“他們自命清高,堅持立場,卻不懂變通,將皇上龍體置於一旁不顧,自會受到懲罰。”頓了頓,問道:“李廷機確實有學生在那地方官之中?”

亓詩教答道:“去年本官秋察時,那人很是高傲,聲稱自己是李廷機學生。”

“哈哈,好。”沈一貫大笑。

亓詩教在那一刻馬上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

與此同時,葉向高遭到了楊漣的厲聲責問:“葉相國如此軟弱,輕易折服權貴,實在讓楊漣失望。葉相國,你不覺得慚愧嗎?”

李廷機在旁沒有吭聲,左光鬥勸楊漣,“相國也有他的難處。”

“什麼難處?我看就是怕得罪沈一貫,丟了官位。”楊漣不依不饒。

葉向高搖頭苦笑,“楊大人誤會了,我這是為大局著想。”

“你去著想大局吧。走,我們喝酒去。”楊漣拉上李廷機、左光鬥便走,丟下了葉向高。

葉向高並未生氣,隻覺無奈。楊漣的火爆脾氣他早知曉,自是不會生氣。他對自己的苦心得不到認可而無奈,作為東林黨人中地位最高的人,他隻有坐穩坐實這個位置,才能為東林黨人謀得更大更多的利益。而這需要有時候順應某些人的意思,即使心中有極大的反感。

冬日暖陽當空,葉向高卻仍有寒意。同一個紅日,這京城和南京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他仰頭苦笑,平了平心境,大步流星地走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