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謊言(1 / 2)

“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而是因為他們對謊言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魏四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這句話作為開場白。

這次早朝和前兩次基本相同:小皇帝坐龍椅把玩著木製匕首,魏四、王體乾、劉若愚、李永貞四位司禮監大太監分立兩側,台下眾臣皆跪拜後立起,葉向高依然是眾臣的領袖。

不同處便是不等大臣們開口,魏四便說話了,說了這段眾人未有所聞,卻能很清楚此中含義的話。

魏四繼續道:“一個人寧可聽信一百句謊言,也不願聽一句他不願聽到的真話。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害怕真相,因為他別有用心。當王恭廠這場離奇的災難降臨後,大家找不到真相,別推諉給神靈,而後又將責任推給內宮。難道你們是真心覺得如此嗎?”

新入閣的孫慎行出列冷冷地道:“魏公公,你隻是服侍皇上的內宮太監,有何資格在此頤指氣使,批評朝廷命官。”

“孫大人還知道自己是朝廷命官啊。事件發生後不是想辦法去救助,去安撫民眾,一昧地找那些莫須有的原因往他人頭上扣,這是朝廷命官應該的所為嗎?”魏四怒道。

孫慎行無話可說。

魏四根本不給任何人說話的機會,他要一棍子把這些苗頭打死。“諸位都是讀聖賢書的人,當知道仁義之詞的含義。百姓恐慌,魂不守舍,很多人失去親人,流離失所。你們難道就忍心看著不管不問嗎?內務府已決定撥銀十萬兩用於災後處理,皇宮三大殿的修建工作也已停下,諸位大人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去做實事,難道沒有愧意嗎?”

大臣們並不昏庸,甚至都是聰明絕頂之人,雖很多人太過迂腐,但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皆低下頭默默沉思。

“殺!殺!”小皇帝揮著木製匕首玩得正開心。

“皇上幼小,將來他成年掌政,若知道各位大人食君祿卻不做正事,不知會如何想?”魏四道。

“是本相一時疏忽,忘記重點,自當補救。”葉向高道。他的願望永遠不變,內外廷齊心協力,而不是爭吵不休。

魏四笑了笑,“既然如此,別的話我也不說了。好與壞,忠與奸,不是你我說了算的,隻有百姓才說了算。”

說完,想王朝輔示意退朝。

“退朝!”王朝輔也不問大臣們是否有本要奏,趕緊退朝。

魏四的這番話引起朝野轟動,得到一片讚譽。這之後的兩個多月中,災後處理和重建成為眾官的主要工作。

很明顯,這場離奇事件不但沒有影響魏四的地位,反而使他在民眾的名望更加強盛。

浙江巡撫潘汝楨建造魏公祠,不但沒得到獎賞,還被罰了一年俸祿,而帶頭砸生祠的周順昌卻得以升遷。這讓那些本欲效仿的放棄了想法,已經效仿的趕緊拆去,誰也不想給自己同僚升遷的機會。

內宮整治已見成效,開支的節約,人人行事的小心謹慎便是例證,而外界對內宮的變化讚口不絕。

魏四覺得有必要將關注的重心移到遼東,那裏將成為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關鍵。

然而就在此時皇宮內外又有留言傳出,現如今權傾朝野,被稱為“九千歲”的魏忠賢公公並非真的閹人。也就是說他是男人,未經淨身便入到宮內。

傳言很是逼真,有憑有據。那年魏四與魏朝大鬧乾清宮便是因為皇上乳母客氏的移情別戀,客氏為何會喜歡上魏四呢?原因很簡單,他是男人,可以滿足她的欲望。

小三在海波寺聽到這個傳言後第一時間來見魏四,向他稟報。

魏四心頭一緊。這傳言若在之前他不會怕,因為他確實是閹人。但現在不同,那玩意已經長出,他可不想前功盡棄,功虧於潰。“小三,你可知是何人在那傳播?”

小三答道:“我曾盡力打探,有人說是個道士所說。魏四哥,你說會是哪個?找到他,我一定閹了他。”

道士?莫非是虛玉?魏四一驚。想到這,他問小三:“你可記得虛玉道長?”

“記得。”小三道,“那次徐鴻儒在山東起事,教主派來的聯係人便是他。”

“叛亂平定後怎會未見到他?”魏四不由問道。

“他這個老狐狸,在起事前便找個理由離開了。”小三道。

“雲鶴。”魏四喊道。

一側的孫雲鶴應道:“屬下在。”

“我覺得那虛玉便在京城。你派些人手配合小三,一定要將其揪出來。”魏四下令。

“魏四哥你放心,我一定會找到這個賊道士。”小三充滿信心。

虛玉在杭州慫恿潘汝楨為我建生祠,明裏是在為我歌功頌德,實則是想我招來天下人的唾棄。如今這次造謠生事應該也是他所為,欲要置我在天下人的罵聲中,實在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