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忽悠(1 / 2)

亥時天已徹底黑下來,金兵們開始拖拉死者屍體,堆積在原明軍燒製磚石的窯裏點火燒毀。

望著同伴們化為灰燼,這些殺人如麻的勇士們也不由地聯係到自己。明日我也會如此嗎?

明天是個好日子,不會如此。因為皇太極發出汗令,在深夜退兵五裏,在城西南紮營。

皇太極這個命令沒有得到反對,不論是代善、莽古爾泰或者阿敏都在這整整一日的戰鬥中發現錦州城遠非想象般脆弱。對了,還有紅衣大炮,那個巨大的怪物,那個傷了父汗的凶器。

次日,金兵開始以騎兵圍城,環城而行,不靠近城垣,又恢複到原狀。

有一點是大大的不同,那就是皇太極主動派出使節議和。看人家的誠意,一派就是三個。

既然是使節,那咱大明可是講究禮儀的國度,就進城來唄。但現在這種情況你們也知道的,隻好委屈一下。

錦州城上繩子甩了下來,繩頭係著有堅固底板的竹籃,三位使節象坐“電梯”般入了錦州城。

負責招待三位使節的不是趙率教,是紀用。因為人家指名道姓是來與紀用公公商談的。

大明朝的太監公公很有名氣,皇太極很清楚。當然他們的名氣來源於貪婪無厭,貪生怕死等等。

紀用公公沒有名氣,之前在宮中可說是默默無聞,所以他沒有這些壞毛病。其實就算換成別人即使有,也不敢做,因為身後的侍從中立著監國公公。

紀用很禮貌地招待皇太極刻意派來的三位漢族使節,言談中似乎對議和很感興趣,三人很滿意地又站到竹籃上,從城上降到城下,再一次享受“坐電梯”的樂趣。

來而不往非禮也。紀用未與趙率教商量,便立刻派出兩位使節前往金營。

不用商量,有監國公公在,趙率教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大明的使節很禮貌地表達了紀用公公的意思,明日可派兩位夠分量的金臣入城議和。

皇太極興奮之極。哈哈,看來我那一日的攻擊還是很有效的,明軍懼怕了!

範文程本想說什麼,但想起紅衣大炮之事,便沒說出。

不說話不代表會被皇太極忽略,“範先生,要不明日您辛苦跑一趟?”

“行。”範文程有些受寵若驚。這說明皇太極還很信任他,並沒有那小失誤而對他失去信心。

範文程與另一位漢臣劉興治來到錦州城下,卻不見城牆上有動靜。範文程覺得自己先前的判斷是正確的,但還是向上大喊道:“大金汗王皇太極使節範文程、劉興治求見大明錦州監軍紀用大人!”

守城士兵似乎沒看見這兩人,昂首挺立,目視遠方。

範文程不願再喊下去,他覺得浪費口舌。劉興治又連續自報家門好幾次,也無回應,不由生起悶氣。

兩人在城下傻傻站立將近兩個時辰,最後垂頭喪氣地回營複命。

皇太極臉色非常難看,氣得說不出話來。被忽悠的人有多少苦水隻能往肚子裏咽,硬生生地咽,不願讓人知道,那樣會被取笑。

這一夜皇太極都沒怎麼說話,他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判斷,所以他一時也不能改變原先的策略。

“也許我們應該派人去向皇太極解釋一下昨日的情況。”第二天一早,魏四便提議。

紀用和趙率教不由愣住。耍了皇太極一次,還能耍第二次?

能,魏四肯定。“若派不出人,我親自去便是。”

“不可以。”兩人異口同聲道。

當然不能讓監國公公去犯這個險,先前那兩位使節又來到皇太極大帳。

皇太極的臉色與昨日一樣難看,心不在焉地聽著錦州使節的解釋。

“知貴軍來犯,所有城門都被封閉,非常堅固,拆起來很是麻煩。這不,今日還在忙活。兩位使臣身份尊貴,若不能大門而入,便是對汗王的不尊重,所以紀大人和趙總兵派我倆來解釋一番。”

“明日呢?”皇太極當然不會相信這種解釋,但他還是心存僥幸。

“明日一定能夠打開城門,隆重迎接兩位使節大人。”

我是皇太極,諒你們也不敢一而再地忽悠本汗王。皇太極道:“那好,明日我的使節去城內。”

五月十六,範文程和孫興治再次來到城下,高聲地自報家門。

今日與前日不同,城牆上探出幾個人頭,而且還在開口說話。

“下麵的人聽著,小小蠻族犯我大明國境,本該給以懲罰。但我大明朝仁德為先,大人不記小人過。若皇太極識趣立刻退兵,我國自會給以賞賜!”

說話的這人不是趙率教,也不是紀用。抬頭細看的範文程心道。趙率教與紀用披盔戴甲在這人的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