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的父親想不通,就去問了村裏的老人,可沒人告訴他是怎麼回事,隻是所有人都對鄭家的事情避而不談。
那時候鄭月年紀還小,王穎父親就想,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鄭家人才會拒絕他,畢竟他也不是本地人,當時又沒什麼家業。
所以他決定等一等鄭月,自己也奮鬥幾年,證明給鄭家人看,再說鄭月雖然不跟他定親,卻一直沒有跟他提出分手,兩個人依然感情很好,就連鄭家人也像往常一樣對他,非常友善。
就這樣到了1978年,國家出台了新的政策,當年那些知青要被重新安置就業,返回城市了,王穎的父親也獲得了這個機會。
但他拒絕了,為了鄭月,他選擇留下來。
所有人都覺得他傻,鎮子裏的人也勸他抓住機會,趕緊回去要緊,再說鄭月又不打算嫁給他。
王穎父親根本聽不進去,執意留了下來。
這一等,又是好幾年過去了,鄭月早就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她卻始終沒有跟王穎的父親成親,當然也沒有嫁給別人,這讓王穎的父親既有希望,又感到不安。
四叔說,王穎父親跟自己說起過那段時間,王穎的父親其實非常矛盾和糾結,而鄭月還親口跟他說,就這樣相愛一輩子不好嗎?為什麼非要結婚生子?
鄭月這種不婚的想法拿到現代,或許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但在那個年代的人,沒人會那麼想。
不過王穎的父親最後還是被說動了,都做好準備跟鄭月就那麼過一輩子了。
一直到1985年,鄭月24歲,在那個年代,24歲絕對算得上老姑娘,而她懷孕了。
王穎的父親當然非常高興,他再次提出了結婚的事情,這一次鄭月家人的態度緩和了,他們同意了這樁婚事,雖然也是在極不情願,迫不得已的情況下。
而鄭月則想要打掉這個孩子,她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也把王穎的父親折磨地不輕。
可惜這個孩子注定要來到世上,她未能如願打掉孩子,最後也終於被王穎父親說服。
四叔說這段話的時候,神情陰鬱,感覺他既無奈又痛心。
“他們成親了。”四叔歎了口氣說。
“那個孩子,就是我姐?”王穎問。
“沒錯,第二年,你姐出生了,當然你父親那時候給她取的名字並不叫王月。”四叔補充了一句。
“後來呢?”
四叔的臉上微微露出了一絲安慰的神色,他說,之後的四年,是王穎父親最為幸福的一段時間,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場麵,我們肯定能想象的到。
不過,有一點,那就是他們婚後經常來到湖邊,住在這木屋裏,四叔說是鄭月提出來的,她說不想天天待在鎮子裏,覺得這裏清靜。
“裏屋牆上那些畫,是不是也是我爸那時候畫的?”王穎問。
“不,那是後來的事情。在湖邊生活的那幾年,他確實畫了很多畫,但在離開鎮子的時候,幾乎都燒掉了。你們如果又看到了一些關於這裏的畫,那也應該是他離開後畫的。”
四叔說著看了一眼裏屋:“至於裏屋的畫,畫那些的時候,你父親非常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