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籃球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探析(1 / 2)

高校籃球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探析

大眾體育

作者:桂柱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高校籃球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與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與學校兩個層麵。從學生層麵來看,高校籃球文化有利於促進大學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發展。從學校層麵看,高校籃球文化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都大有益處。大力開展高校籃球文化建設,既是籃球文化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又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 籃球文化 高等院校 價值探析

1891年美國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斯密為了能讓學生在寒冷的冬天也能進行體育鍛煉,他結合美國學校的實際情況,發明了籃球運動,籃球文化也隨之誕生。高校籃球文化伴隨著學校體育教育“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理念的確立,高校籃球文化的價值也就越加凸顯,對大學生、高等院校的發展起著愈加重要的作用。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歸納法等研究方法,將對高校籃球文化的內涵做出科學解讀,深入挖掘高校籃球文化的核心功能與價值,以期推動我國高校籃球文化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

一、高校籃球文化的內涵界定

2005年,我國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元偉在全國籃球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對籃球文化做出了明確界定:籃球文化即觀賞和參與籃球運動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製度化凝結,是籃球運動的知識、技能、習俗和製度的總稱。李元偉還指出,籃球文化的核心是籃球價值觀的集體共識,實質是籃球運動的“人化”和“化人”[1]。學者李穎川等人也對籃球文化也做出了探討,提出籃球文化是世界各地域人群,通過從事籃球活動過程,圍繞本體特征不斷總結、創新、發展形成的各種有形與無形的,物質與精神的內容與形式方法的總稱[2]。

籃球文化的演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3]。第一階段,萌芽起步階段(十九世紀八十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年)。第二階段,初步發展階段(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第三階段,逐漸成熟階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第四階段,繁榮發展階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通過對這四階段籃球文化的分析,我們可以將高校籃球文化定義為:在高校環境中,以校園各種運動場地為空間,以大學生及高校教育工作者為主要參與人員,以籃球運動為主要內容與形式,在開展籃球運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籃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是校園文明的一種特殊形式。高校籃球文化不僅包括籃球運動場地、籃球運動設施等實體性內容,也包括籃球運動中的運動風貌、道德觀念等非實體性內容。

二、高校籃球文化的價值

籃球運動是高校普及率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由此衍生出來的籃球文化對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及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都有著巨大的價值與意義,主要體現在學生和學校兩個層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