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太極拳保健功能的探討與研究
民族體育
作者:柏祖剛
中圖分類號:G852.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太極是我國祖先在其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一種運動方式,並通過後期的發展而逐漸衍生成為了一種拳術,即太極拳。從太極拳的運動形式上來看,其不僅可以增強練拳者的體質,還帶有預防疾病、輔助治療、延年益壽等保健功能,對人們身體中的神經係統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太極拳具有的保健功能為論據,就其對人體實際的保健作用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 太極拳 保健功能 探討 研究
作為我國獨有的一種帶有健身作用的拳類武術,太極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優秀的文化遺產。在很久以前,太極拳就是我國民間醫療行業的養生之術。本文通過翻閱曆史資料和走訪調查發現,長期的進行太極拳的鍛煉,不僅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重要作用,還可以預防部分疾病,延長人們的壽命。由此也可以看出,太極拳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一、對人體的中樞神經具有良好的影響
從生命的活動情況來講,其主要是通過神經和體液兩種調節方式的控製、協調和平衡而進行的。作為人體的神經中樞係統,大腦是人們調節生理機能的重要人體組成,任何對大腦有利的鍛煉行為,都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太極拳便屬於此類。太極拳的練習講求的是手、眼、身、心、步、法內外保持一致,各個動作和部位都要緊密的配合,所有的動作都需要一氣嗬成。從眼神上肢到軀幹下肢,都需要上下照顧,動作好似行雲流水、毫不散亂,前後動作要連貫、綿綿不斷[1]。並且,由於太極拳的某些動作做起來比較複雜,需要練習者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肢體協調支配能力,這就需要其在大腦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因此,起到了間接鍛煉中樞神經的作用,使得中樞神經係統的緊張度和活躍度隨之提升,從而促使身體其他係統和器官的機能活動也更加的活躍,增加了大腦對身體的調節作用。並且,太極拳講求心境,意動,要求用意識來帶動身體的動作,這就會讓大腦的部分皮層進入休息的狀態,長此以往,大腦中的部分生理功能就會被有效的修複,從而使得很多的慢性疾病被治愈。
二、可以有效的鍛煉心血管和呼吸係統
由於太極拳屬於一種剛柔並濟的武術,在練習時需要不停的進行虛實的轉換,練習者的兩條腿要一直進行一虛一實互相交替的動作。當一個人的下肢肌肉在一直的進行周期性的舒展和收縮時,其靜脈血液的循環必定會被有效的加強,並且,腿部肌肉的鍛煉,還可以為心髒帶去良好的助力,為靜脈血液的回流以及向右心室中充盈了其運動時必要的靜脈壓力,使得心血管係統的血脈更加的通常,從而打破部分血管阻塞的情況,為心血管係統帶去良好的鍛煉。另外,在進行太極拳練習時,需要意識、動作和呼吸三者緊密協作,如此才可以做到內外合一[2]。因此,在進行太極拳練習時,其均勻且細長的呼吸以及腹肌與膈肌的不同活動,不僅可以增加人的肺活量,還可以提高肺泡組織的彈性,發展人體中的呼吸肌,從而更好的鍛煉呼吸係統,提升身體健康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