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大學生體育消費(1 / 2)

淺談大學生體育消費

體育經濟

作者:周玲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體育消費是利用體育的特殊屬性來滿足人們身體與精神上的需要而發生的經濟行為。在眾多的體育消費人群中,存在著一支對體育的興趣特別烈的隊伍——大學生,他們正逐步成為現代體育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大學生對體育展示出的健身、娛樂、休閑、觀賞、社交、認知、競技、教育、宣泄等功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認識與實踐,並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體育消費群體。通過調查問卷、閱讀大量文獻資料等方法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調查了解。

關鍵詞 消費 大學生

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已經成為現代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消費的研究不但涉及到實際的經濟效應,而且還有利於體育市場的良性運行。

大學生是我國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他們的數量在逐年的增大。從體育市場的角度講,他們既是巨大的消費群體,又是體育市場的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大學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腦力勞動繁重與興趣愛好廣泛並存,無論從減輕學習負擔的角度還是從興趣愛好的角度,他們都有可能訴諸於體育消費。中國高校比較多,有著巨大的大學生消費群體。本文試圖從唐山師範學院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動機、結構、影響因素等特點的具體調查出發,分析其特點,尋找其規律,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為學校體育市場的進一步開發,促進大學生合理的健康體育消費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體育需要與體育消費

(一)體育需要

任何一種消費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特定的需求而在動機的驅使下產生的,研究人們的體育需要有助於從本質上把握體育消費。

什麼是需要?不同學科對此有不同的解釋。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非常強調需要作為個人和社會生活活動的基礎之一的重要作用。他把需要看作是社會和個人積極性的動力,是人類一切活動的激活劑。

根據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可以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和社會需要。目前在西方最為流行的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的需要是以層係的形式出現的,可分為五個層次。

(二)體育消費

人們的體育消費,主要來源於人們的社會性需要。這種社會性需要,是人們為了適應健身、精神、心理和社會交往的要求而有目的有意識地形成的。馬克思指出:“我們首先應該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曆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曆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東西”[1]。人們的體育消費,是在較為充分地滿足了自身基本生活物質消費前提下所產生的一種更高層次的消費,它用以滿足的,則是人們的心理需要、社會需要、安全需要、發展需要等。

與需要理論相適應,人們對消費資料的獲取也是分層次的。消費包括個人消費和社會公共消費兩個方麵。體育消費作為人們消費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屬於消費的中高層次。隻有在社會生產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基本解決了人們的衣、食、住的消費問題以後,人們才有可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體育消費。由此可見,處於中高消費層次的體育消費,同出於生物本能的生存資料的消費有著本質的區別。由此亦可推之,隨著人們基本生活需要的逐步滿足,新的更高層次的需要會不斷地充實人們的頭腦,生活結構亦會引起質的飛躍。體育消費必然會成為人們消費的一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