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方法探析(1 / 2)

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方法探析

體育經濟

作者:郭輝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運營是發展趨勢,也是我國的相關的法律性文件與政策所支持的。因此,進行市場化運營需要相應的方法與理論探析,對經營模式、運營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麵提供科學理論支持。

關鍵詞 高校體育場館 市場化 方法

一、高校體育場館的市場化經營的必要性

(一)是符合現代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改革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市場經濟幾乎滲透到我國的各行各業。高校的體育場館大部分屬於國有資產,每年對體育場館以及設備的維修、管理政府都要投入相當部分的經費。隨著教育的改革,我國的高校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獨立發展,自主經營將是將是我國高校的發展趨勢,因此,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也要打破過去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模式,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二)是健身市場的需要

隨著我國體育人口的逐漸增加,體育場地成為製約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盡管近年來高校體育場館從封閉到逐步外開放的程度在逐步加大,但是相比龐大的健身人群需求還要近一步加大開放程度與力度。

(三)是國家政策要的要求

在《國家體委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縣級體育事業的意見》中指出,要提倡和引導群眾進行自我健康投資,吸引和鼓勵體育健身消費。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麵的積極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撥款、單位投入、社會籌集和個人投資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資金投入體係。這就要求高校體育場館可以此為契機,從場館的建設、運營、設施的配備、場館的管理進行市場化的操作,一方麵增強高校自身的自主權,提高經營效率與效益;另一方麵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保護了國有資產。

二、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運作方法

(一)建立場館經營模式

我國已經有許多高校的體育場館在市場化經營中在走企業經營模式。目前高校場館經營模式在“專一化+單一化”經營模式、“差異化+單一化”經營模式、“單一化+多元化”經營模式、“差異化+多元化”經營模式,而且多數處在經營模式上的初步階段,存在經營上的粗放狀態。因此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建立相應的經營模式。第一,要明確場館對外開放的消費者。確定消費者主體的特征以及體育消費行為與消費心理特點。第二,對體育場館的評估。對場館場地的質量與標準、容納量、地理位置與環境、提供體育項目、設施的配備與質量、可改造程度等方麵進行全麵的評估,以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與經營計劃。第三,對場館市場化經營的製約因素的統籌。目前製約我國高校進行市場化經營的因素主要有學校相關領導的思想、場館的資金來源、場館的產權、場館本校教學與訓練、開放時間等因素。

(二)場館組織結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