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反手推擋技術的教學探析
競技與訓練
作者:閆榮山 胡秋雨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文章運用教學法、文獻資料法分析了乒乓球反手推擋的意義、教學步驟與方法,最後提出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為廣大乒乓球教師的教學提供有益的經驗,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高校 乒乓球 推擋教學 教材分析
一、學習乒乓球反手推擋技術的意義
乒乓球推擋技術是推球和擋球的總稱,是左推右攻型打法的主要技術之一,也是其他類型打法不可缺少的技術。推擋技術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落點變化多,也有一些旋轉變化。各種推擋技術配合使用時,能利用速度、落點和旋轉變化爭取主動和創造進攻機會。在被動或相持時可起到積極防守的作用,並可變被動、相持為主動。擋球又分為正手擋球和反手擋球兩種。其特點是力量小,球速慢,落點適中,不旋轉或輕微旋轉。擋球動作簡單,容易掌握,是初學者的入門技術。通過練習可以熟悉球性,體會動作,為進一步學習其他乒乓推擋技術打好基礎。
二、乒乓球反手推擋技術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重點
通過對反手推擋技術要領和結構的分析,本節課重點應為引拍和揮拍擊球並區分直拍和橫拍間的差別。引拍(以右手為例):直拍為腹前,橫拍為左腹;揮拍:直拍為直線,橫拍為弧線;運動軸:直拍為肩關節,橫拍為肘關節。為了完成本次課重點在教學思想上應輕技術形式、重技術動作的感知;教學方法上應輕講解、重啟發,並通過反複練習和多層次評價,加強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感知和理解,為以後“多、快、好、省”的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的目標控製
1.認知目標:通過反複練習了解、理解技術要領和特點,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2.技術目標: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大部分學生達到一定條件(定點、定線、中速)下連續擊球(回合)10次以上;3.生理目標:發展協調、靈活性,提高視覺和心肺功能;4.心理目標: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體驗成功。
(三)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寓教於樂、愉悅身心”階段
此階段除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乒乓球專項徒手操外,還應多做一些熟悉球性的輔助性練習。(1)原地托球:首先要求托球高度10公分以內,熟練後逐步過渡到“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球拍兩麵交替托球及對牆托球練習;(2)行進間托球:行進速度由慢到快,基本熟練後將學生分若幹小組進行“托球”接力賽,此舉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精神又加強了球性的熟悉,為新技術動作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2.基本部分——“嚐試學習、掌握技能”階段
(1)發現嚐試、質疑釋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反手推擋技術視頻,讓學生觀察完整的技術動作並初步建立簡單的動作表象;然後教師詳細講解該技術的動作要領、作用、重點、難點、練習中易犯錯誤動作及糾正錯誤動作的方式方法,並在教師的帶領下嚐試徒手練習。這種先了解、釋疑再進行技術學習的方法,更便於學生深刻理解該技術的諸多要素及特點,有助於技術動作表象的盡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