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的五年,是廣東省的治理創新自覺探索和蓬勃展開的五年,是治理理念、治理主體、治理機製、治理工具全麵創新的五年。五年來廣東省治理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再一次證明了堅持以人為本,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最終價值依歸。再一次證明了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才能獲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再一次證明了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公民之間的關係,是廣東經濟長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必須指出的是,廣東省的治理創新的許多探索還剛剛起步,在傳統的體製機製還在頑強地發揮作用,特別是長期形成的利益格局的約束下,進一步推進治理創新的思想共識尚未完全形成;出於對傳統體製的路徑依賴,以物為本的、習慣於“萬能政府”大包大攬坐天下、治天下的執政理念,還有相當的影響;加之能夠滿足治理創新需要的製度(體製與機製)資源、信息資源、人才資源和財政資源供給不足,對廣東省未來的治理創新的前景,還隻能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近五年來廣東省的治理創新,已經給廣大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已經給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空間,已經給各級政府帶來了“不主動改革就會被時代淘汰”的實實在在的壓力。倒退是沒有出路的,猶豫、等待和無所作為也是沒有出路的。
首先,鑒於全省的治理創新、特別是行政管理體製改革涉及麵廣,政策性強,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體製存在複雜的聯動關係,加上既存的利益格局的嚴重幹擾,建議省委、省政府專門對全省治理創新的進展情況進行調研,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分析存在的問題,盡快出台全省加快推進治理創新的指導性文件,以向全省人民群眾宣示改革攻堅的決心,進一步明確治理創新的基本方向、目標和任務,並對全省的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工作做出統籌部署,以充分調動全省群眾推進體製改革的主動性、創造性。
其次,要堅定不移地將政府的自我革命作為廣東省治理創新的核心,堅定不移的將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要爭取上下聯動,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籌和支持下,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全麵改革行政管理體製,在全國率先建成服務型政府。
再次,鑒於廣東省社會組織和社會自治組織發育的薄弱狀況,應將盡快培育廣東省的各類型的社會組織,作為與轉變政府職能同等重要的工作來抓。建議成立高層的統籌設計機構,出台廣東省大規模、全方位培育社會組織、創新社會管理的工作意見,圍繞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每一具體事項,集中配置足夠的行政、財政、人才資源,重點扶持與承接審批事項、承接購買服務相關的行業協會及服務性中介機構。要專門製定社會組織規範運作的章程,使社會組織真正去行政化,真正做到自律,自覺地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和政府管理。
既然治理創新的方向、目標、路徑已經確定,當前急需做的,就是進一步凝聚起政府、社會和民眾的共識和智慧,努力使每一級政府、每一個社會組織、每一個公民,都願意通過自己點點滴滴的努力,去參與公共事務,以成為推動治理創新、推動社會進步、政府進步和公民進步的自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