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2)

列位兄弟姐妹: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近乎奇極,細細品味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書來

曆一一說明,使讀者了然不惑。

南天門之下,東海之巔,有座仙山名曰齊雲。那仙山吸天地之靈氣,沐日月之光華,方得鍾

靈毓秀,崔巍奇絕,實乃世間罕有。山峰時聽鳳凰鳴,石窟每觀蛟龍入。瑤草奇花從不凋謝

,青鬆翠柏四季長春。更奇的是這齊雲山有一洞府,橫寬八百六十丈,深長十六裏,洞內可

聞海潮之音,可聽天地之語。這洞中盛產珠玉,流光幻彩,妙不可言,藏物在此可千年不腐

,萬年不朽。天帝得知此處之靈妙,令十八位仙君前去察看,一探究竟,往來回報,果真如

傳說中那般神奇。天帝笑逐顏開,遂將仙家典籍,藏及於此。那仙家典籍十二萬九千六百卷

,醫、卜、星、象、天、文、地、理、神、魔、異、誌,經天緯地,包羅萬象。天帝又派十

八位仙君在此修書守護。

卻說東海之濱有個齊雲鎮,鎮上趙家,乃名門大戶,主人是個樂善好施的大善人,嚐過人間

心酸,嚐過世態炎涼。花甲之年,奔途半生,積財如山,享盡人間之福,按理說也該頤養天

年。可是這趙大善人生性倔強,童心未泯,喜歡四處周遊,有撰寫遊記的嗜好。然他所寫的

並非是仙山幻海,而是那奇俠異傳,神魔之說,遊曆半百,書稿成山,每每觀之,洋洋自得

,得意間又有些許悵然失意。悵然的是人間七十年未見神仙真容,失意的是紅塵百年書未成

卷,於是下定決心,有生之年必要一睹仙靈。

其時人說齊雲山常有神仙出入,修書濟世,傳道授業。這趙大善人對此心癢難耐,散盡家財

,掛帆出海,哪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出海不到一百五十裏,狂風乍起,濁浪滔天,將那大船

掀翻海底。趙大善人麵對生死一線,喟然長歎,道:“想我一聲樂善好施,喜遊天下,嗜愛

異傳,卻落得個這般下場,真不知是哪輩子作的孽。罷了,罷了……”他連說了幾個‘罷了

’,想到此生宿命如此,葬身大海,魂歸天地,心懷頓時坦蕩,帶著笑意抱著心血書稿,一

頭紮進汪洋大海。也是這趙大善人命不該絕,七七四十九日後,睜開雙眼,周遭所見,人間

未有。隻見幾位鶴發童顏的老者在他身邊,笑語盈盈,看著他的書稿,手不釋卷。趙大善人

喜道:“是列為仙君救了我?”一道貌岸然,仙風鶴骨的老者說道:“不是我等救了你,是

你的書稿救了你。”事後才知,他的行動早被仙君所察,也每每看過他的奇俠異傳,愛不釋

手,那一日先君正在閱讀他的書稿,忽然見那書稿字跡模糊,水跡浸透,仙君頓感不妙,天

眼所見,乃趙大善人海中遇難,這才出手相救,施舍他一顆還魂丹,方才得此一命。

趙大善人感激不盡,與十八位仙君交流甚暢。仙君邀請他到列仙洞府一遊,趙大善人瞠目結

舌,被這天帝藏書閣的氣勢所折服,立下心誌,勢必將此書成稿,藏於列仙洞府。在這仙山

住了四十九日後,重回人間,收集殘稿,完成著作。那一日駕雲回到齊雲鎮趙家,此時人間

已過四百九十年,子孫相忘,隻知先祖曾出東海,未嚐返回。四百九十年間,趙家塗炭,已

無往昔光輝,家徒四壁,極盡蕭條。趙大善人深感慚愧,初時的宏偉心誌,此刻蕩然無存,

希望渺然。於是將奇俠異傳的殘稿交予後人,希冀能為子孫的生活帶來一點光明,他也騎牛

東去,不複返焉。

趙家子孫得知這些書稿彌足珍貴,乃先祖畢生心血,遂束之高閣,朝朝晚拜,奉為家寶。這

趙氏子孫說來也很爭氣,商海沉浮數十載,家境日漸殷實,可惜膝下無子,甚感無顏麵對先

祖。這一年恰逢先祖祭日,久旱成災,飛蝗遮天,七月無雨,那是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鎮

東街有卜卦先生江瘸子,號稱半仙,夜觀天象,喟然長歎道:“作孽!作孽!此乃災星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