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客套話裏的真實意圖
在毫無隔閡的人際關係中,並不需要使用客套話。不過,當在這種親密的人際關係裏,突如其來地加入了客套話的時候,就必須格外小心。有時候,男女朋友之間的某一方,使用異乎尋常的客套話時,就很可能是心裏有鬼的征兆。在人際關係中,最容易被破譯密碼的語言,就是客套話。客套話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適度的禮貌,是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之一。但是,客套話要運用恰當,過分牽強而顯得不自然的人,說明此人別有用意。
客套語的反麵是粗俗話,一些人會對自己心儀之人,突然冒出隨意的言語,以示雙方的關係非同一般,給人以親密感的誤會。
在使用過分謙虛的言詞談話時,可能在表示強烈的嫉妒心、敵意、輕蔑、警戒心等等。曾經有句話這樣說:“語言乃是測量雙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離的標準。”
客套話使用過多,並不見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輕蔑與嫉妒因素。同時,在無意中會將他人與自己隔離,具有防範自己不被侵犯的預防功能。
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對外鄉人說話顯得十分客氣,這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是一種強烈的排他性表現。以此類推,假如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話時,則很可能內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隱藏著敵意。
喜歡使用名人的用語和典故的人,一般來說大部分都屬於權威主義者。這種人使用借用語,不但是使用別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還透露一種超越自己以上的東西,一種自我擴張的表現欲。
假如一個人開口閉口就愛拋出一大堆晦澀難懂的詞句或外國語,就會讓人有一種走錯門的感覺。事實上,他隻是一個用語言當作防衛自己弱點的人,他這樣做,無非是加強說話的分量。同時也表示自己的見多識廣,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份和擴大自己的影響。
日本語言學家樺島忠夫說:“客套話顯示出人際關係的密疏、身份、勢力,一旦使用不當或錯誤,便擾亂了應有的彼此關係。”在某種無關緊要或很熟悉的人際關係中,我們根本沒有必要使用恭敬語。
不過,在很親密的人際關係群中,碰見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語對你說話,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們之間出現了新的障礙?如果在交談中常常無意識地使用敬語,就表示與對方心理距離很大。過分地使用敬語和客套話,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敵意、輕蔑和戒心。
所以,當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話時,若使用過多的敬語,絕對不是表示對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對他一點意思都沒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這類男人接近。”
雖然有些人彼此之間交往很久,雙方的了解也很深刻,但是,對方依然在運用客氣與親切的措辭,說話的語氣也十分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懷有衝突與苦悶,就是在心中懷有敵意。
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謙遜與客氣的言語,因為他們企圖利用這種方式和態度闖進對方心裏,突破對方心中的警戒線,實際上,他們的真正動機在於企圖控製對方。
8.笑聲裏的內心世界
笑,能傳遞愉快;笑,能打破僵局。相比較而言,會笑的人,在社會交往中,比那些嚴肅的人有更大的優勢,更有利於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和增進朋友情誼的發展。但是,不同性格的人總會展露屬於自己特色的笑型。以全部表情來說,笑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在喜怒哀樂的表情變化中,喜與樂的直接表現就是笑。
外向型性格的最大特征是,每當快樂時,根本就不在乎周圍有什麼人,立刻發出愉快的笑聲,喜形於色,那是爽朗而“不客氣”的笑。外向的人,希望周圍的人知道他的高興,很自然地就會笑容滿麵。相反的,悲哀時,他也會毫不掩飾地哭泣。
大體上來說,外向型的人以爽快而明朗的心態居多,所以時常麵帶笑容,即使別人感到悲傷時,他也會滿麵笑容地安慰對方。
外向型的人很容易跟別人打成一片,因此,他們能夠配合絕佳的時機附合著對方歡笑。正因為他們不隱藏感情,率直地表現自己的內心,表情自然就會很豐富。隻要看他的臉孔,就不難知道他的心態,所以很容易為別人所理解,同時,他也是一種很好相處的人。
總而言之,外向性格者喜怒哀樂的感情動向,很自然地就會展現於臉上。
1.複雜的內向型人的笑容
笑的方式有好多種,外向型的爽朗笑容是屬於單純而明快的類型,至於內向型的笑容則相當複雜,而且以不明確者居多。
最明顯者為假笑,他的臉雖然在笑,但是眼睛卻沒有笑,心中也絲毫沒笑,像戴著假麵具的笑,這類笑有:對自我、對對方嘲笑式的笑容,空笑,假笑,令人莫名奇妙的笑,以及充滿妄想意味的笑。
總而言之,這是一種缺乏內容的笑容,有時笑聲高而尖銳,有時則是吃吃地笑,音量低得叫人幾乎聽不到聲音,一言以蔽之,那是孤獨而冷漠的笑容。
每當大夥兒很快樂地笑成一堆時,內向型的人幾乎都會發出這種空笑,那並不是附和周圍的笑聲,而是對人際關係感到不安時,為了掩飾自己的緊張,不得已而勉強擠出來的笑容。
比起外向型來,內向型者的笑容比較少。就算他們有任何的喜事,他們也認為不必讓沒關係的人知道,甚至可以說,他們具有一種隱藏自我的防衛意識。正因為如此,就算勉強地笑出來,看起來總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遇到這種場合,隻要你仔細地瞧他,就會發現,他有如女人化妝敷麵一般,整個臉孔看起來很不自然,嘴唇微微地顫抖,以致變成一種極富空虛感的冷笑。在這個瞬間,有一些人的臉孔會漲紅,此種人還算坦誠,如果是強烈內向型的話,將變成假麵具一般缺乏表情,而且,當大夥兒並不感到有趣時,他卻會獨自地笑著。
有這樣一位“假笑專家”,此君是著名的顧問,時常被邀上台演講。
因為他深知“使用笑臉談話時,連聲調也會變得優雅”的道理,於是拚命練習笑的功夫,為了表現出自己最好的笑容,他每天都對著鏡子練習30分鍾,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笑容。
他的演講很出色,聲音很富於變化,自始至終不失笑容,他是一個能夠自己演出自身表情的好演員,不過,等到演講結束,他立刻就顯露出一臉的倦容,恢複到平時硬邦邦的表情。在與他人交往時,他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演技,表現出笑容可掬的態度,讓人誤以為他就是內外都如此親切誠懇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