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212、酒穀驚魂(五)(2 / 2)

十月一日,林坤專門派了幾輛大客車,將陽鬆和一幫中國留學生拉到唐人街bj飯店,和眾多華人華僑一起齊聚在電視

機前,觀看了建國35周年國慶大閱兵。

看著那一行行一列列一隊隊威武整齊的方陣,眾人舉著酒杯,歡呼著、高歌著,鞭炮聲響徹雲霄。

當國防大學學生方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陽鬆竟意外的在方陣中看到了薑大軍挺拔的身姿,嘴裏不禁輕輕呼喚了一聲“哥”,刹那間鼻子一酸,兩行熱淚奔湧而下。

好久沒有聽到大軍哥的消息了,連小外甥出生也沒聽說他回去過,原來他竟是在進行封閉訓練呢。

第二天,陽鬆又應邀專程到洪門致公堂,與林坤、李家鵬、馬霽等人關起門來,就中國大陸的經濟政策和投資環境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交談。

這次見麵會談的起因是中國的經濟特區政策突然間遭到了一波猛烈的質疑和抨擊,讓國內外投資者徘徊猶豫、驚懼不已,

林坤等洪門高層更是十分惶恐不安。

1984年春節,***視察了深圳經濟特區,並欣然題詞: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無疑是深圳人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

據說,一河之隔的香港電視台立即轉播了這條消息,並且在黃金時間每隔五分鍾播放一次。

然而,時隔不久,香港《廣角鏡》雜誌卻公開發表了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博士陳文鴻的署名文章:《深圳的問題在哪裏?》,一棒子將深圳人從得意春風中打下馬。

其文章被認為是打響“特區失敗論”的第一槍,這一槍揭開了“深圳第一次大圍剿”的序幕。

陳文鴻的文章言之鑿鑿地指出:第一,深圳特區沒有做到中央規定的三個為主,進口大於出口,引進的設備又是香港、rb淘汰的東西;第二,特區的繁榮主要是靠賺內地的錢實現的。

此後,關於深圳的大討論遍及海內外媒體,《鏡報》、《信報》、《成報》、《南華早報》、《華人日報》、《百姓》甚至美國的《美洲華僑日報》都紛紛發表了評論文章。

陳文鴻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響,和他的立論基礎及索引事實不無關係。當年的深圳確實存在他筆下所指的問題。人們發現,深圳的一些商品,如家電、尼龍布、服裝等,竟是從內地出口到香港,又通過奇妙的價格差作用而倒流回來的。

陳文鴻在文中戲謔地寫道:

“一些sh人跑到深圳買了一把折疊傘,發現竟是從sh送去香港,又轉回深圳的。sh人很高興,說是比在sh買少花了幾塊錢;深圳人也高興,說賺了幾塊錢。香港百貨公司也高興,同樣說賺了幾塊錢,真不知誰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