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朝堂爭議,貪心的景昭帝(1 / 3)

三十年前益州盟約即將到期,在四國分裂的大爭之世,三十年的和平極為罕見,現在四國的實力都已經達到了頂峰,這一次益州盟約的續約不知道還會出什麼事!

三百年前,太祖建立大淩王朝,一百多年前,百年積累的矛盾愈加厚重,再遇上天災人禍,三王趁機造反,當時的文宣女帝無力回天,自此大淩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由一個強大的王朝,變成逐鹿天下的一國。

如今,四國再聚,重新詳談益州盟約,不過益州戰事剛剛結束不久,這幾日盛京城的各國探子層出不窮,種種現象都無不提醒著人們戰爭的硝煙味不久就會重新來到。

“見過淩皇!”

“宋太子不必多禮!”

淩昭帝望著眼前的青年,長得和宋城不怎麼像,不過比起宋城的俊秀,這個宋漣長得倒是普通了,據說宋國皇後長得平平無奇,不受宋皇喜愛。

宋漣進京已經有好幾日,景昭帝今日才在早朝時接見,未免沒有下馬威之意,畢竟宋國在盟約沒有過期的情況下就向淩國出兵。

宋漣身為一國太子,他自然明白如今淩國上下對自己對宋國的態度。父皇偏愛宋城,希望他能夠在四國會盟前拿下益州城,在四國中占取主動權,為他登上太子之位造勢,不過宋城那個蠢貨,被雲無殤攛掇著打淩國,又被雲無殤反推回去,被雲無殤溜著玩,蠢貨!

他這次前來,是與淩國修複關係的,在自己未登上大位時,宋淩兩國的關係最好是維持現狀,而且,雲國對淩國的態度也是令人意味深長……

“三個月前,益州一戰,給兩國都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宋漣感到很抱歉!”

造成不小傷害、感到抱歉……

如此輕描淡寫的外交詞彙倒是讓景昭帝對個宋國太子刮目相看,在淩國朝堂,一個剛剛加過戰的敵對國,他如此毫不在意不會當眾地粉飾一切,倒是好大的膽子。

“宋太子感到心裏不適的話,可對我淩國的損失進行一定的賠償,下官前不久協助戶部處理此事,進行了大概的估算,可見的損失大概有八千萬兩白銀,宋太子可以對此進行補償,下官相信您的心裏一定會感到極為舒適,畢竟老話說得好,幫助他了,快樂自己嘛!”

此話一出,群臣恨不得鼓手稱讚,不禁看向說話之人,正是謝湛,金科的狀元郎。倒不是人們對這個狀元郎不熟悉,隻要是同科出身的探花,淩昭郡主,實在是太出彩了,不說她出現以後做得那些事情,就單單她的女子身份也足夠令人驚悚。雖然郡主現在不再參政,但是這半年來,由她掀起的腥風血雨,到如今也在百姓中口口相傳。

這麼一對比,人們似乎就忘了這位今科狀元來曆也不同凡響,雖然他未公開自己的身份,但是有自己勢力的人又怎麼會查不到,他出身謝家,畢竟他也從未故意遮掩。謝家,熟知大淩曆史的人又怎麼會不知道謝家、南宮家和沈家。

這三家是淩國開國最大的功臣,傳承數百年,不過太祖駕崩以後,三家一同避世,後代子孫不再參政。

宋漣望著謝湛,眼前的青年雖然站在大殿的末尾,身上的官府也代表著他的官位並不高,然後他的眼神注視著他,絲毫不躲避,笑眼之中,他嗅到了威脅的氣息,這個男人並非池中之物。

“這位大人,我宋國大軍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不知這筆賬該如何算?”

“謝湛倒是從未聽說過,侵略一方在失敗的結局下,竟然還敢與勝利的一方算賬,縱觀千年的戰爭史,謝湛從未見過,宋太子今日倒是讓我大開眼界!”

一句話堵得宋漣說不出話來,“本殿並無這個意思,謝大人過分解讀了!”

自稱由宋漣變成了本殿,看來這個宋太子倒是不太會裝啊,一下子就露餡了

謝湛輕笑一聲,上前一步,向景昭帝行禮,說道,“皇上,微臣覺得,宋國兵敗,十萬大軍折損於益州,如若宋國不給予賠償,這益州盟約的續約不簽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