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穿越過大宋的日子 不知近水花先發(1 / 3)

他們這樣一說,我應該是謙虛一番的,可惜我最多會說個“哪裏哪裏,兄台謬讚了”這些話,其他的像蘇軾那樣文縐縐的話我根本就說不出來。幸好那個章兄還算是肚皮裏有一點文章,說道:“蘇兄一向是滿腹經綸、出口成章,子史經綸,辯才無礙,我們這裏小小的‘曲水流觴’不過是咱們這裏的文人自娛自樂的小小聚會,倒是讓蘇兄委屈了這般的才能。”。他說的是輕鬆,但我卻不是蘇軾,還得臨時抱佛腳。

他們兩個因為也覺得這樣打攪一個剛剛恢複身體的人不好,於是就告辭了。我依著這兩個人的說法,將蘇軾的詩詞準備了一番,隻好到時候走一步看一步了。按著章兄的說法,應該請當地的名門望族們來,還有各個地方的學子。這時候,小丫頭回來了,她的身後還跟著李秀才,正好。我打了一個哈欠,小丫頭看見了,過來摸摸我的額頭道:“蘇哥哥,你還有什麼事情,就叫我跟李哥哥做好了。”,她的話正中我下懷。於是就叫了李秀才與我擬定名單,交了小丫頭了。小丫頭想必是年年都參與此事的,知道的甚是詳細,又補了幾個漏的,加了幾個新出的新秀,此事就算是拍板了。

我又看了看蘇軾的幾篇對於“曲水流觴”的一些文章,文章裏對今年將要舉行的“曲水流觴”有很多新的詞句,有的尚在醞釀之中。尤其是在將要上京趕考的一些自擬題,很是有想法,幾乎都接近了我背出的那一篇文章了。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一句老話: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們都以為蘇軾是天賦異稟,可是人家也很努力的好不好。

到了“曲水流觴”這一天,小丫頭已是把一切早早地準備完畢,到了那裏,我原來以為自己來的已經不晚了,卻不料已經是有很多人已經到了。尤其是這兩位,打扮得玉樹臨風一般,早早地就到了。

我這才明白,原來是他們自己的聚會。可能有一些有如蘇東坡一般的文人,一向欽仰如王羲之“曲水流觴”這般的活動,恨不能生逢其適,於是就商議舉辦了一個這樣的儀式,一來是可以通過這樣的聚會與新老朋友有個聚會的機會,二來可以提振當地文風,也可以發現提攜優秀的後輩。後來這個聚會果然在後世有不小的影響,尤其到了蘇東坡這一輩,更是才人代出,在文壇上留下了不朽的佳作,這個就是後話了,暫且不提。

不過此地選址尤佳,就連我這個不懂風情之人,連日讀了不少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等的詩詞,雖然不能像歐陽修等吟出一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這些美妙絕倫的詩詞,但是也像人家說的“不會寫詩也會吟”。我走到一個小亭子裏,那裏那兩人正在看美女,也沒有注意到我的到來。我看了一下四周,原來大約此地也是仿的王羲之那時的雅趣之地,幾座大大小小的小亭子四處隱約可現,竹影搖曳,已是有叢叢碧綠似有似無;小溪曲橋,或奇巧可愛,或依勢而建,極具匠心;或疊聳奇石,泉水清淺而繞;又專劈出場地,供文人墨客揮毫盡興之用。此時已經來了不少人,或兩兩相聚,或一人冥思苦想,或群集而聚,喧嘩四周;或有人顯示墨寶,或有人品茗而烹;或已經有人據地而坐,舉杯暢飲,不管詩詞好壞。這時的溪水之處,晴日初上,暖風細細,小溪清清,各家女眷有的依溪而憩,有的倚石而思,嬛衣鬢影,或清麗,或濃豔,或秀氣,不一而足。那兩人正看著那群女眷竊竊而語,我悄悄走到他倆的身後,拍了一下兩人的肩膀,倒是把兩人嚇了一跳,看到是我,不覺有一點尷尬。恰好這時,李秀才他們也來了,見到我都一擁而上,倒是來不及與他倆說話。待到與李秀才他們家長裏短的完了,那些名門望族們也都來了,我也跟著他們裝模做樣的問候了一番。等到儀式結束了之後,大家也就各自找個地方正式的開始了“曲水流觴”的遊戲。由於這幾天背了不少這些名人的詩詞,我也就馬馬虎虎的吟了幾句,還特意加了蘇軾自己的幾句,不料卻贏得了眾人的叫好。我不由得慨歎,把蘇東坡沒想好的幾句或者不要的幾句拿來湊數也會贏得叫好,可見如是蘇軾本人,詩篇可以有多麼的精彩了。這個聚會,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對於蘇東坡卻起了不小的作用。由於在此時的一聚,各方麵的精英俱都濟濟一堂,各自對於目前的政事神馬的各抒己見,爭執不下,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對於蘇東坡趕考時的發揮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蘇東坡受歐陽修王安石的影響頗深,對於政見也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但由於兩人的認識不同,使王安石最後的變法失敗,也是蘇軾後來頗為後悔的一件事,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