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從意象上看,“氣”直接對應於中醫理論,但更深層次則源於傳統中國的宇宙觀,它是宇宙中於萬物之間流轉的本質屬性之一,身體借由氣既可以實現自身與外界的聯係,也可以使某一空間成為具備特定狀態的“場”
“功”則包含一套從身體生理的技術到道德力量的內容,從另一側麵而言,“功”是“氣”得以施加在另一個個體之上的主要方式。
“氣功熱”百態
大部分氣功需要以一套標準動作來操練,這套動作叫做“功法”,著名的有“香功”、“智能功”等。這些功法都號稱由一個偶像型的氣功大師所創立和傳承,加入“功法”的人會形成一個社會網絡,帶動著成千上萬的練習者。每一種功法都通過地區性的“修煉點”來傳授給練習者,這一網絡甚至可以擴大到全國。在某種功法的組織網絡中,練習者不僅要被卷入到氣功大師、其真傳弟子、教練這些垂直的管控關係中,也會廣泛地與組織中的其他練習者聯絡。
這些氣功練習者中的領導人物用“氣功界”來指稱他們自己,在社會主義中國,“XX界”是一個用來指稱那些官方認可的、可以在國家政策框架下定期聚會活動的團體,比如“文學界”、“宗教界”、“商業界”。而“氣功界”這個稱謂,像是為氣功熱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公共性的外衣。在上世紀80年代,國家、科學家、軍隊人士都對“氣功界”的活動表示了肯定。
在這些合法的社會空間內,從1979年到1999年,各種不同的氣功組織興起,比如公園裏的練習者、各種訓練班、理療課程、乃至國家資金支持的學術會議和儀式性聚會。各種不同的氣功組織間也形成了網絡。出現了許多氣功雜誌和書籍,形成了對氣功話語的各種闡述、爭執和大眾普及。
“氣功熱”時期,練習者們用佛教、道教和中華傳統養生觀的各類話語來表述自己的練習過程,還做各種占卜和室內試驗。氣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養生與治療市場,數千種氣功在其中競爭。不同的氣功有不同的特點,但總體來說其自我表述體現出兩大特征:一是用神秘主義的觀點來宣揚道德寬容與忍讓,第二是,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些“異端”意識,自覺地將自身與西方科學和官方馬克思主義分開來。這些上百個氣功大師所建立的組織,可能是現代中國在非政府組織方式下建立起的最大的群眾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