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本然淨心地 無盡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湧香雲 香雨花雲及花雨
寶雨寶雲無數種 為祥為瑞遍莊嚴
天人問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薩至
三世如來同讚歎 十方菩薩共歸依
我今宿植善因緣 稱揚地藏真功德
慈因積善 誓救眾生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智慧音裏吉祥雲中 為閻浮提苦眾生 作大證明功德主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來聽聞《地藏菩薩本願經》。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普廣菩薩聽到釋迦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幫助我們,教化我們,我們今生後世都得到地藏菩薩度化。我們講了十一個方麵,告訴我們由出生到生活、工作,到生病的時候,到臨終時,到命終以後要如何處理,如何如法地去做,甚至告訴我們如何教育子女種種。看起來都是一些事相上的事情,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事相裏麵都有它很深的道理存在。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接下來的話,普廣菩薩就問這個經用什麼作為經題,作為名字呢?佛陀告訴我們這部經有三個名稱,一個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行經》,《地藏菩薩本誓力經》。那我們這個經題是本願,因為有願就有行,有行就有力,最根本的還是願。
“是故汝等,依願流布”,這個流布的意思,一方麵是我們流通這個法寶,佛陀囑托普廣菩薩流通《地藏本願經》,弘揚地藏法門;另一方麵,地藏同時就是我們自己心地本具的寶藏,地藏本願就是我們自己心性本具的功德,我們通過修學《地藏經》,將自己心性本具的性德開發出來,顯露出來,自利利他,這樣是究竟的流布。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這一品主要是從十一個方麵,釋迦如來從事相上麵說明地藏菩薩對我們現實的人生、生活有許許多多實際的利益,利益人天福德之事十一條。
以名召德
事,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如果不明理,看起來不知道,有些人善根不夠,不容易相信。比方說聞地藏名就可以超越三十劫罪,為什麼?最關鍵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能夠聞地藏名,實際上這個聞地藏菩薩的名號,我們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實際上就是以名召德。
我們要能夠修持淨業三福十一條,這個樣子可以超越三十劫罪,那淨業三福我們要做圓滿不容易啊。不要說做三條,就是第一條都不容易做到,“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養父母做得不夠圓滿,奉事師長也不圓滿。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中,身三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個做得到;口四善業要做到圓滿就不是很容易了,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意三,不貪、不瞋、不癡就更難做到。所以說我們第一條都不一定能夠做到很圓滿。
二乘聲聞、緣覺的善也做得不夠。
我們受持三歸,有個皈依證,有沒有得到皈依體呢?恐怕很多都是有名無實的皈依。
得到皈依體,共下士道的皈依是兩種心——畏懼心和信心,畏懼三惡道苦,相信三寶有這個能力幫助我們,可以超脫三惡道苦。這個樣子是共下士道的皈依。
畏懼六道輪回苦,知道人天善道也是不究竟的,還是苦,依靠三寶能夠超出六道輪回,這是共中士道的皈依。
上士道的皈依就是自己超出輪回,而且令一切眾生都能解脫,超出輪回,這個是上士道的皈依。我們皈依體都不一定有得到,單單拿一個皈依證,拿一個本子,這樣的意義就不是很大的。
要能夠真實地得到皈依體,受持三皈,皈依的學處,三寶的功德,這個樣子都能夠具足得到。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具足眾戒就更加難了。
再往上的是菩薩的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些如果真正做到了,經中所說的這些利益我們都是決定得到的。
業果不誣慧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得到世俗的正見,世間的正見,也就是說業果不誣慧。
提婆菩薩在《中觀四百頌》上麵的偈子:“初未遮止非福業,不生人法無我慧。”非福業是罪業,罪業沒有遮止,沒有懺盡,你要說通過學《中觀論》,你通過打坐,能夠產生空性智慧,那個不現實。“先得業果不誣慧,始生人法性空見。”了達業果正理,了達業果的如理取舍,這個樣子的智慧是生起通達空性智慧的基礎。
所以說真正通達空性智慧的人,因果極微細的地方都不會破壞。如果說他通達空性智慧了,對因果他不是很注重,那是狂慧,那是野狐禪。
我們知道那個百丈禪師會上那個野狐禪的故事,為什麼他會五百世做狐狸?就答錯一個字。
“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他就答“不落因果”。
就錯了一個字,五百世做狐狸了。
後來百丈禪師啟發他說,“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真正通達空性的大修行人,因果極微細處都是非常如理如法的。
這個樣子是真正通達空性智慧。
所以我們說:“見行更互為助伴,智者不狂戒不癡,”智者不狂,不是狂慧;戒不癡,嚴持戒律不會起實執。一般人他見地比較高,但是他昧因,因果取舍不嚴謹,那是狂慧。有些是很謹慎,很畏懼因果,但是沒有智慧,生起一個實執,這個樣子是戒癡。所以說要“智者不狂戒不癡,樂做聖教眾生事,願遇善慧勝者教。”
總而言之,我們能夠真正地了知,不論任何外境的生起就是我們本性的顯現。我們具體修的話,就是盡拋過去的知見和一切,斷除未來的希望和計劃,現前這一刻有念頭生起來的時候,也是不取不舍、不執著,心如虛空。這個樣子,六祖惠能大師說這就是見性了。所以我們在這個業果如理取舍上麵去做的話,就可以知道如何如法地修學地藏菩薩的法門。
利益存亡品第七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為什麼舉心動念,無非是罪?地藏菩薩累劫度眾生,對眾生非常了解,所以他就說我用慧眼觀察閻浮提眾生,都是遍計所執,對一切都起執著,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這個樣子無非是罪。
接下來的這四句就是我們佛弟子的通病,“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學佛才得到一點點的好處、功德,這心就變了。所以說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容易令他退心。三寶加持,他自己也有福報,他這個事業比較成功,很忙碌,他就忙於世俗的事業,對於修持就退惰了,放鬆了。如果是遇到一些挫折他就心灰意冷,也就是退道了。如果我們沒有正知正見,順和逆都容易退轉,所以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
曆來有一句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西天,學佛三年佛變雲煙。”無影無蹤了。第一年很誠懇,很誠心。第二年心就懈怠了,越修越遠了。
“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慧海經》上麵說:“修善違緣多,造惡順緣多。”蕅益大師也是說:“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這教內很多這樣子的事情,惡緣偏盛,善友罕逢。主要是因為我們見地不正,《楞嚴經》上所說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有些出家人呢?你看,叢林不住,跑去住什麼精舍,住什麼小廟,甚至於說認什麼幹媽。出得家來父母親都離開了,跑到外麵來認個什麼幹媽,真是稀裏糊塗的!
“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這個樣子的,為什麼?外在的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種種的誘惑,尤其是在現前這個五濁惡世。內心充滿了貪、瞋、癡、慢、疑,所以就會產生這個遇惡緣的時候,念念增益。
這很多怪現象,不是很如法。
出家人也好,居士也好,相互關係也是這個樣子,也是有這樣子的怪現象。一開始是法緣,大家學習佛法,漸漸地就是變成一種情執,一種感情。不是學法了,護人不護法了;甚至於說產生情執,產生邪見。這個樣子決定墮落。甚至於造惡緣,“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所以難以成就。為什麼?情與見,見地不正。
再一個就是情執深,沒有把它提升到慈悲心,見地沒有修根本智慧,沒有修清淨心,沒有修平等心。隻是說好像做學問一樣,看了幾本書,自己知道一點名相,都是學一些枝末的東西,沒有修根本智慧,所以越學越迷。學而不修增長邪見;修而不學增長無明。
我們佛門裏麵略略都講了,“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通教不通宗,如蛇鑽竹筒。”
通宗不通教,天天打坐,但是他沒有掌握正確方法,見地也沒有樹立起來,往往產生的問題就是,開口便亂道,開口就瞎說。落在無明裏麵。
通教不通宗,隻是學表麵的名相,又是法相唯識,又是百法,又是《瑜伽師地論》,六百六十法,說到最後自己都稀裏糊塗了。沒有用啊,你隻是學名相,不能夠用之於實踐,不能夠斷煩惱,那沒有用的。那個叫做什麼?入海算沙徒自困。
知見要正確 行持要平實
所以我們學任何佛法一定要消歸自性,一定要能夠用之於實踐,一定要能夠斷煩惱,能夠轉念。這個才是真正有受用的正法。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見地要很高,高高山頂立,知見要正確。深深海底行,行持要平實。
要行共下士道,不要認為那個很淺,因果取舍非常如理如法。所以海公上師開示說:“解般若道,行下士行,不空不著,內蘊悲心。”這個四句話是海公上師修學成就的體會。能夠這樣子做的話,我們就能夠做到起心動念都是修六度萬行,那就不是無非是罪了。
如果不能做到,無論你學什麼,無論你怎麼修,你那都隻是在第六意識分別心裏麵打轉,座下都是無非是罪。當然了無非是罪不是說你一定起貪瞋癡,造惡業。你造那些是三惡道。你修善法你有實執,你同樣還是在人天善道之中,還是沒有出輪回,還是有一個執著心,執著於善和惡,這個樣子同樣是罪,不能脫離六道輪回,所以——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
“如履泥塗”,履泥塗就是善退了;“負於重石”是指作惡,心中三惡緣來造。
【漸困漸重,】
“漸困漸重”,惡增長,惡的習氣輾轉增長、增上。
【足步深邃。】
“足步深邃”,是將來墮落到三惡道中間去不能自拔。受苦時間最短的這個等活地獄,我們說複活地獄,眾生受苦的時間是相當於人間的一萬三千五百億年。這個計算方法有一點點不同,有的是說一萬二千億年,這個樣子的計算也是有的。反正是一萬多億年,這樣的計算肯定是有的。這樣是複活地獄,受苦時間最短的也是如此長,所以足步深邃。
【若得遇知識,】
“得遇知識”,善知識,這裏指地藏菩薩。如果閻浮提眾生造惡,能夠信仰三寶的無漏真淨功德,能夠向三寶懺悔滅罪,地藏菩薩就會教他修善。
【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複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曆。】
“勸令牢腳”,是我們要樹立世間的正見,要深信因果,要如理取舍,這個樣子可以“達平地”,達平地是到人天善道來。你到了人間,得人身,聞佛法,“須省惡路,無再經曆”,要知道過去是因為造三惡業,墮到三惡道中間去,所以要反省,要斷除。這樣的話,“無再經曆”,不會再墮三惡道,現前我們受一點點苦,都要能夠忍受。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習惡眾生”,從極微小的地方他可以輾轉地增上。為什麼?種現相熏。他有一點點的惡習種子,他也沒有正念保持,然後這惡念就出生為惡的行為,惡的行為又去熏種子,種子的力量又加強。這樣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種現相熏,惡性循環,所以“便至無量”。這個惡的習氣,惡習的造作等流就會越來越重,遇到惡友惡境這些就造罪業。所以:
交近彼使增三毒,並減聞思修事業,
能轉慈悲滅盡者,離惡友為佛子行。
遠離惡友。你跟他交往,讓你增長貪瞋癡,你沒有正知正見,聞思修的智慧生不起來,慈悲心滅盡,這個是惡友。要遠離惡友。
所以善易退,惡易增,是閻浮提眾生的通病。
得人身者如爪上塵,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我們要能夠接受地藏菩薩的教化。接受教化的話,隨時保持正知正念,有惡念隨時懺悔。隨時懺悔的時候就是修地藏法門的時候,就是地藏菩薩加持我們的時候。不是我們念《地藏經》才是修地藏法門,大家一定要知道。
為什麼如來說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每一天,一日一夜有八萬四千念頭。起心動念中間去修,穿衣吃飯中間去修,一舉手一投足中間去修,這樣子地去修,去轉念,這個是我們所發的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你以為說,我今天學淨土,明天學禪宗,後天學密宗,那個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是稀裏糊塗。法門無量誓願學,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天起心動念有八萬四千念頭,在這個中間念念轉過來,念念彙入毗盧性海,無不還歸此法界。這個樣子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臨命終時眷屬設福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眾生有這些習氣,而且沒有如法修學,所以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就要給他修福。
【或懸幡蓋,】
“懸幡蓋”,我們講過了,幡是表示有共修法會;幢是表示有講經;蓋是表示防止染汙。心地清淨,防止被邪知邪見所染汙,這是蓋的意思。所以你看北方毗沙門天王,一手拿一個吐寶獸,一手拿一個蓋,那個寶蓋最好是打開來,要會如法地造像的話,不是把它收起來,現在這個邪知邪見的東西很多。
【及燃油燈;】
“燃油燈”,一方麵是照亮幽冥;一方麵是燃燒自己,成就眾生;一方麵是啟發內心智慧的光明。所以最少有這三重的意思。
【或轉讀尊經;】
一定要注意這個“轉”字,口誦心行就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就是被經所轉。
【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
“供養”,供奉佛像,長養眾生的法身慧命,長養我們自性的功德,這個是“供養”。
【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曆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所以我們前麵說須省惡路,無再經曆,地藏菩薩把我們度到人道來了,要精進修法,如果再造惡業,再入惡道那就是太愚癡了。那麼如果是我們臨命終時,眷屬能夠為我們做這些功德,讓我們,讓眾生聞佛菩薩名號,“聞在本識”,這樣子罪業消滅。
中陰身階段廣造眾善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
“七七日內,廣造眾善”,是講中陰身階段。七七四十九天之內,除了大善、大惡之外。
大善,專修淨業,他臨終一刹那帶業往生,往生淨土;或者是沒有修淨土,但是善的功德很大,一刹那生天堂。大惡是一刹那墮地獄。
其他的普通人善惡交參,都是要經曆一個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陰身階段。
在這個中陰身階段要救度他們的話,比方說《中有教授聽聞解脫》,聽聞解脫法,就是聞解脫;還有一些是遷識法,遷識頗瓦法,這些能夠真實地利益眾生。打個比方來說,一般的人要出差辦事,要暫時離開家庭,都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準備行李。何況我們終有一天需要長久的辭別了,所以現在就要開始做充分的準備。
【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臨終一念很重要,他能夠聞佛名,臨終一念是善念,決定是生善道。
而且現在的眷屬也可以得到無量的利益,因為為了幫助這個亡者來誦佛經,來念佛名,他自己也種下一個解脫種子,自己也修福修慧,所以受勝妙樂,利益無量。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就是說這些人臨終之日,後人不要給他殺生。要殺生你害了他。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本來他可以很快地生到人天善道去,但是他臨終你幫他殺生,是為他而殺,他有惡業,所以要在閻羅王那裏去對辯,“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善根是什麼?無貪、無瞋、無癡是三善根,世間的三善根。我們心中常起貪瞋癡,哪裏有多少善根呢?出世間的善根是精進。“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他本來就是要到三惡道中間去,你又給他殺生,他墮得更深了。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複困重。】
有一個人從很遠的地方走過來,很疲勞,三天也沒吃飯,還要擔一擔東西超過一百斤,你現在又托他帶多一點,他是更辛苦了。他本來就造了惡業。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心中常生戒定慧,否則的話,你就是每一天每一天都是“所負擔物,強過百斤”了。就是說你到外麵去轉一轉,你回來你就有收獲了,收獲了貪瞋癡的惡業背在身上,所負擔物,強過百斤。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南閻浮提眾生”,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能夠依佛的教誨修習善法,極微小的功德利益“悉皆自得”。正報,“一毛”,一根毫毛是正報最微小的;“一沙一塵”,是依報環境,一粒微塵最微小的,這麼微小的善法都可以得到功德利益。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
有一個長者,大辯長者,久證無生,證得無生法忍,是一個現在家相的等覺菩薩,示現為在家相。為什麼?諸佛菩薩他是平等心,他看十法界是平等的。所以菩薩六度萬行裏麵,有嬰行,有病行。他本來是等覺位的大菩薩,他示現為一個凡夫,這是嬰行。病行,示現有貪瞋癡。這個大辯長者是一個等覺菩薩,示現修菩薩的嬰行,嬰兒行,這樣子來利益眾生。
【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
“設齋”,不是單單說你供齋,我們做蒙山施食,放焰口,都是設齋。
【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否?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有些事不好理解,不管有罪無罪都會解脫,你知道嗎?那個需要緣具足。
舉個例子就可以明白了。唐朝有一個叫張善和的人一輩子殺牛,沒有聞過佛法,但是他緣好。他臨命終時遇到一個法師開示他,要好好念佛。
他就在病床上麵,他生前殺的牛都現相來逼他,他將要墮地獄,他很恐懼。
法師跟他說,“你好好念阿彌陀佛!”
他合掌念了十句阿彌陀佛就往生極樂世界,天樂鳴空。
臨終聞佛名,就念十句都可以往生。為什麼?
有人說,“現在不用修了,臨終我找個師父給我開示就行了。”
你錯了。你知道嗎?他那個是什麼情況?第一個他過去有修,現在迷失了。再一個你想一想,他臨終時頭腦還清醒,你能夠保證到你臨終不生病,不會病得迷迷糊糊,不省人事,誰能保證?現在不抓緊,將來就很難說了。
四緣具足
而且要四緣,要增上緣、親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四緣具足。
四緣是什麼?打個比方我要由靈泉寺去武昌火車站,我心裏麵想我要去武昌火車站。我的很強烈的心念力,這是親因緣。
然後所緣緣是所緣的對象,就是我要到達的目的地是武昌火車站。武昌火車站是所緣緣。
還有增上緣,增上緣是我要坐車去,這是增上緣,車是增上緣。你沒有車,走路去就缺乏增上緣。
還有等無間緣,就是說你念頭要一念接一念,這個念頭不會改變。我走到魯巷,我臨時決定我不去了,我回頭,這個還是去不了,這個就是等無間緣斷掉了。
四緣都要有,修行也是這個樣子的,我們要成就,這個成就是目的,這是所緣緣;我心念力很強,道心很強,這個是親因緣;念念保持正念,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這個樣子等無間緣;還有就是增上緣,遇到善知識,遇到正法。
為什麼他一輩子殺牛,惡業那麼重,還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因緣是他臨終地獄相現,心生恐懼,很恐懼,真正的信佛,心念力很強,這親因緣具足了。
而且差不多要死了,念念念阿彌陀佛,時間短,他能夠保持念念至誠懇切地念阿彌陀佛,等無間緣有了。
所緣緣,求生淨土,這個願望很強烈,信願很具足。
最重要是增上緣,增上緣是什麼?他臨終神識清醒。你能夠保證你神識清醒嗎?這是增上緣。他臨終遇到善知識教化,你能夠保證你臨終時有人圍繞著你,給你助念?不一定的,看你的緣份。所以要很多幫助的條件,輔助的條件。
這個樣子我們可以理解了,如果我們得聞一佛名,乃至於一辟支佛名。辟支佛——緣覺,沒有佛出世稱之為獨覺。這個樣子“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這個我們比較好理解了。所以臨終一念最重要。
臨終一念,如果你想眷屬,恩愛難舍,入鬼道。想冤家,沒有報複,起瞋心,入地獄。臨終聞佛名,念茲在茲,可以得解脫,可以得成就。
如法助念須知
所以我們助念的時候要注意,這個臨命終人,你一定要注意,給他助念,要如法助念,要站在他的上方去念。不要站在他的下方去念,站在胸口、頭頂上麵去念,你不要站在他腳跟前麵去念,他心識集中在腳跟,他跑到惡道去了。
有些人怎麼樣?迷信,不知道,說“人死了,腳跟前要擺一碗飯。”怕他沒飯吃。這飯有熱氣,他的神識,如果是往那個方向跑的話就麻煩。
再一個的話,給臨命終人念佛,大家輪班倒,要有人念。不要用機器去念,放個念佛機在那裏念,我們去睡覺去。機器是冷的,沒有感情的,沒有心念力,鬼神是不怕的。有人在念,惡鬼神不怎麼敢靠近。
這個臨命終人他平時最舍不得的人,你不要讓他出現。你勾起他的這個恩愛難舍的心,這到鬼道去了。或者他有不孝子,他平時不喜歡他,你就不要讓他出現。他一起瞋心就麻煩了,到地獄裏麵去了。
這些都是我們助念要懂得的。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我們要如法精進地學修。為什麼他會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因為他走了的原故,其他人才會來誦經,那麼其他人誦經,他了解佛法,也是他成就的,所以他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