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喜歡本書的朋友,幫忙頂頂,收藏收藏,評論評論,這些不用錢的,動動你的小手指,世界將會更美好。謝謝,謝謝!
至於袁術在汜水關跟袁紹分別帶著自己的家將奔回南陽郡。也學著袁紹發布招賢令,又派人結連袁紹準備招募兵馬,進京勤王,其實說的好聽,就是為了他們袁家自己的野心。
不過不得不說袁術這個紈絝可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四世三公”的名頭著實也幫不了他,招賢令發布出去,來投的卻沒幾個人,手下也隻有,?紀靈,閻象,楊弘,幾個大才,象陳蘭,雷薄,等二三流武將不提也罷。
本來袁家在京城在洛陽的勢力被楚我雄瓦解,現在頂多算是名氣大點的士族,袁術這人嫉妒心強,不能成大事,在討董的時候就被天下人知道了。那些有才能的人當然希望投靠的主公是有實力,有好名聲,有大背景的人。可惜討董的時候,好名聲都被袁紹給占據了,袁術倒是留個罵名。當然袁紹招人當然比有同樣家世的袁術來的順利了。
話說這紀靈,字伏義,曆史記載不詳,袁術帳下首席大將,善使一把三尖兩刃刀,有勇有謀,深得袁術信任,可以同關羽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袁術稱帝後,分七路進攻徐州,命紀靈為救應使,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遭劉備阻攔,後與張飛大戰十回合死於矛下。總的來說也就是一二流武將之間徘徊的高手,袁術也隻有這樣的第一武將做手下了。
還有那閻象,字玄明,是袁術主簿,那閻象在曆史上本是袁術的謀士,閻象很有才華,也很有謀略,但卻不懂得奉承袁術,每次看到袁術出昏招時,便苦苦勸誡,弄得袁術很討厭他,袁術要稱帝的時候,其他的文臣武將都不敢勸解,唯有閻象勸其不要稱帝,說什麼如今漢室雖微,但人心尚在,並舉周文王的例子加以勸解,但袁術就是不聽,因此也疏遠了閻象,使得閻象空有一身才華與智謀無處施展,這也使得閻象在曆史中不怎麼出名了。
至於楊弘,字文薄,袁術長史,好像也有點謀略,個人認為。因為曆史記載更不詳了,就是一個白胡子老頭。
到了八月的時候,也是別人看袁術可憐,才來了個文士袁渙,字曜卿,也算有些大本事,陳郡扶樂人。曆史記載,為東漢末年官員。漢末戰亂,袁渙流寓江、淮一帶,初為袁術所用,後投呂布。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兵剿滅了呂布,袁渙又轉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後又任諫議大夫、郎中令等職,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武將就袁胤,袁術之弟,張勳、陳紀、韓暹、橋蕤、樂就、韓浩等二三流武將。
而袁術鎮守的南陽郡,是袁家祖墳之地,經過袁家百年經營,基礎牢固,而南陽隔壁是袁家老巢汝南郡,袁術爭得袁氏一族的支持。畢竟這楚雄滅了他袁家不少人,而南陽和汝南是東漢的第一和第二大郡,屬於富饒之地,袁術的資本還是很雄厚的。雖然招不到大將,可是小兵倒是迅速拉起七八萬。
不過袁術的突然崛起可是讓坐鎮荊州的劉表有心坐立不安。劉表自己也才十五萬大軍,這袁術一個郡就快趕上他一個州了,能不擔心嗎?
史料記載,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魯恭王後代。姿貌溫偉,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為大將軍何進辟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又進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萬裏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裏,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江東孫堅,後又常抗曹操,是曹操強敵之一。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誌,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劉表死後,蔡瑁等人廢長立幼,奉表次子劉琮為主;曹操南征,劉琮舉州以降,荊州遂沒。
這劉表當年初到荊州時,江南地區的水寇賊匪甚盛,各自占據一城一地而稱王稱霸,十分混亂。有吳地人蘇代謀篡了長沙太守之位,貝羽搶到了華容縣令的職位,他們各自從流民中招募許多士兵,據城而守,在當地為禍一方。
為了迅速平複荊州各地的叛亂,劉表單騎進入宜城,與廬縣人蒯良、蒯越兄弟倆,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