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今年又是大旱又是大澇的,糧食無收已成定局,如今你出來打劫反而被袁紹劫了,我們這幾萬人可能餓不死,可是青州還有上百萬張嘴等著吃飯,我們現在實在養活不起。”陳濤道。
“這個我知道啊!我就是問你該怎麼?”管亥看了眼陳濤說道。
“呃哼!其實你自己早就有想法,還明知故問,現在袁紹已死,鳥獸散是必然的,我們自然也可以離開了。而現在天下之大,還能養的起這百萬人的還有誰?”陳濤假裝不高興地說道。
“哈哈哈,早就知道你們讀書人賊心眼真多。我不就是問你句話,你就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其實我也知道,離我們近的也隻有大將軍楚雄能養的起這麼多,也願意養這麼多人了。”管亥哈哈的笑道。
要說楚雄,天下沒有不知道的,他在滅黃巾時英勇不凡,可是從來不亂殺無辜,隻要你肯投降,他就會接收,該當兵的當兵,該種田的種田,雖然楚雄跟黃巾有大仇,可是一樣有大恩,安置黃巾就不說了,就說當年在董卓手下救下張角的屍體,就是對黃巾等人有天大的恩情了,就像你把張角都當成你爹,如果你爹死了,別人要鞭屍,而你卻無力救,而剛好別人幫你救了,你肯定要感恩吧!
因此管亥想到楚雄,心中不由自主就會生出一絲向往之意。
管亥撓了撓腦瓜道:“文韜,你看為了黃巾未來的生存大計,俺的意思,呃,還是希望......呃,俺老管說不好,你知道我要說什麼,是吧?你不會不答應吧!”
“哈哈,還說我讀書人心眼多,你看看你,算了,我還是免為其難的出使一趟,跟冀州方麵的官員接觸下,看看楚雄願不願意接收這百萬青州黃巾。”陳濤有些無奈的打趣說道。
“哈哈哈,就知道文韜是讀書人,明大義,識大體,顧全局,你此去一定要把此事促成了,我們無條件投降,隻要給我們一個平民的待遇就好。”管亥也是高興地說道。
“你也別高興太早了,像你這種當慣了大帥的人,投降之後,人家可能就讓你回來家種地了,也有可能賜你一碗毒酒,把你了解了。怎麼樣,怕了沒有。”陳濤這話說的也是實話,以前都是有這種先例的,如果現在不考慮,到時兄弟們都舒服了,自己就上了黃泉路。
管亥麵容凝肅,仔細思忖一陣才長歎道:“甲子年時,我曾響應大賢良師起兵,到如今已經八年多了。”
“起初,我也曾想著追隨大賢良師推翻漢室,共創大業,沒想到那次起義不到半年就遭受沉重打擊,起初我還以為是漢庭氣運仍在,後來才發現失敗原來另有原因。”
“大賢良師起兵之初,以推翻漢室,拯救天下黎民為目的,天下百姓望風景從,兩月之間,八州俱起,麾下青壯兵士數十萬人,皆是鬥誌堅決,寧死不屈的熱血男兒。似此等聲勢,尚不足以推翻漢室,如今我雖有黃巾百萬,可戰之人也有三十萬。畢竟如今可比不得當初,這些年混戰下來,各地的官兵比甲子年大賢良師起事時強大的多,鎮守各地的官員都是能人......”
“更何況起義之初,咱們誅殺豪族,拯救貧民,百姓望風歸順,為啥,就是因為咱們是為了天下的百姓考慮。百姓才肯跟隨咱們。可是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帳下步卒有了成千上萬人的時候,咱們的想法開始變了,有些弟兄開始不思進取,驕奢yin逸,甚至縱容麾下士卒搶掠百姓財貨,讓百姓見了咱們跟見了仇人一樣,要麼拚死抵抗,要麼被迫著裹挾隨軍也存有二心,像這樣一盤散沙的軍隊,咋能能打得過官軍??我也知道,就憑我們這一幫烏合之眾推翻漢庭根本是沒有可能,不過麾下部眾都是窮苦百姓,為了有一口飯吃願意追隨我們,我隻想著咋樣才能讓他們都能夠活下去。如果這次投降,楚雄要我項上人頭才原意納降,還請文韜回來跟我說,我自會把人頭送去。”管亥慷慨激昂的說道。
“沒看出來,你這大傻個,還有為大義獻身的決心,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你死的。我這就出發去跟楚雄的人交涉。”陳濤給管亥鞠了一躬便轉身離去。
“文韜保重,我等你好消息。”管亥在後麵大喊道。
此章,獻給‘逍遙書海’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