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家”素材運用指導
素材實戰
作者:靳國申
【試題創想】
以“家”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要寫出真情實感。
【名師題解】
一般學生寫“家”,隻限於表現自己家庭和睦、溫馨、幸福。這樣寫固然可以,但也容易落入俗套。我們完全可以拋開“家”的固定含義,拓寬視野,突破常規,充分挖掘“家”的含義,將溫馨的集體、可愛的校園、美麗的家鄉、親愛的祖國以及美麗的地球等納入“家”的範疇,或表達自己的熱愛之情,或表達對現實的反思之意,如此思維就更發散,思路就會更開闊。
在選材上,我們要從小事入手,從細微處見精神,以小見大,突出文章的主旨。尤其在表現家人之間的親情時,一定要避開俗套的親情素材,如下雨天父母背自己去醫院,為了自己父母如何操勞等。而是力求從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曆出發,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如描寫清晨父母為了能讓自己多睡一會但又怕上學遲到時的矛盾心情;通過某件事物串聯起父母或者其他親人的生活經曆,通過前後的對比來表現出他對家庭的付出與對自己的愛……選擇這樣既熟悉真實又能在小中見大的題材,最能以情動人。
【推薦素材】
素材一:1976年,丁肇中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上,飽含著對祖國與故鄉的熱愛,用一口流利的漢語發表演講,使華夏語言第一次在諾貝爾頒獎大廳響起。這一願望起初遭到美國官方反對,他們說,你是美國出生的,不應用中文致辭,而且在場的大多數人聽不懂。丁肇中卻回答:“在場的聽不懂沒關係,這是全球廣播,我希望占全球1/4的中國人聽到。”2002年,66歲的丁肇中又一次踏上了故鄉山東日照的土地。海濱金色的沙灘上,他深情地抓起一把沙子,用手指來回揉搓著說:“這沙子比夏威夷的還要好……”
素材點撥:寫作需要積累豐富的鮮活的素材,而這一素材就顯示了足夠的分量。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有著濃鬱的國家情結和強烈的民族尊嚴以及對故鄉故土的至誠熱愛。愛國愛家,絕不是隻止於空洞的說教,更需要確確實實的行動。作文時以此為論據,典型又不失新穎別致,極富說服力。
素材二:我在星光下獨自走著的路上停留了一會,我看見黑沉沉的大地展開在我的麵前,用她的手臂擁抱著無量數的家庭,在那些家庭裏有著搖籃和床鋪,母親們的心和夜晚的燈,還有年輕輕的生命,他們滿心快樂,卻渾然不知這樣的歡樂對於世界的價值。(泰戈爾《新月集》)
素材點撥:這類素材,源於美麗的散文詩句,因此,便有足夠的留白和可供想象的空間。運用時,可展開想象的羽翼,將其中的某一詩句放大成具體的片段,再現家的溫馨與快樂;或用特寫鏡頭的方式,引發家庭對於世界的價值的思考;或是將富有蘊含的詩句化作題記的形式,引領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