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別讓過去的錯誤擋住前進的腳步
有一年冬天,彼德在一個小飯館裏等待一位朋友,他感到沮喪而消沉,由於在幾個地方計算錯誤,使他一項相當重要的生意沒有做成。因此,即使是在等待一位最珍視的朋友,他也不能像平時一樣感到振奮。
彼德的朋友約翰終於從街那邊走過來了。他穿著破舊的大衣,光頭上戴著一頂不成形的帽子,看起來像是一個精力充沛的精靈,而不像是一名了不起的精神科醫生。他的診所就在附近,那天他剛剛和最後一名病人談完了話。
約翰已經快80歲了,但是還每天工作,他還是一家大的基金會的董事,他還喜歡鑽到高爾夫球場去。
“怎麼樣,年輕人,”他直截了當地說,“什麼事讓你不痛快?”
對約翰這種洞察人心的本領,彼德早就不意外了,因此他就向約翰傾訴了他的煩惱。約翰幫助彼德分析他在了整個事件中所有錯誤的判斷、錯誤的行動,然後,邀請彼德到他的診所去。
到了診所,約翰從一個硬紙盒裏拿出一卷錄音帶,塞進錄音機裏。他對彼德說:“在這卷錄音帶上,錄有3個來治療的人所說的話,我不能告訴你他們的名字。我要你注意聽他們的話,看看你能不能挑出支配了這3個案例的共同因素,隻有兩個詞。”他微笑了一下。
在彼德聽來,錄音帶上這3個聲音的共同特點是不快活。第一個聲音是男人的聲音,顯示他遭到了某種生意上的損失或失敗;第二個聲音是女人的聲音,說她因為有照顧寡母的責任感,以至於一直沒能結婚,她辛酸地述說她錯過了很多結婚的機會;第三個聲音是一位母親的聲音,她十幾歲的兒子身陷官司中,她一直在責備自己。
約翰關掉錄音機,靠在椅子上,對彼德說:“在這盤錄音帶中,他們一共有6次用到了這兩個詞,而它們正是隱形的毒藥。你聽出來了嗎?沒有?好,這可能是因為你自己剛才在那家餐廳中也用了3次的關係。”他拿起裝錄音帶的盒子,丟過來給彼德,“這兩個詞就在這盒子的標簽上,是所有詞語中最令人悲哀的兩個詞”。
彼德看到用紅墨水寫得很清楚的兩個詞:如果、隻要。
“你一定大感驚奇。”約翰說,“你知道我坐在這裏,聽到過成千上萬的人用這幾個字作開頭的惱恨的話。他們不停地說,直到我要他們停下來。有時候,我會要他們聽剛才你聽的錄音帶,我對他們說:‘如果,隻要你們不再說如果、隻要,我們或許就能把問題解決掉!’”
約翰伸了伸自己的腿。“用‘如果、隻要’這兩個詞的問題,”他說,“是因為它們不能改變既成的事實,卻使我們麵對著錯誤的方麵——後退而不是前進,並且隻是浪費時間。最後,如果你用這兩個詞成了習慣,那就很可能變成真正的障礙,成為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現在,就拿你來說吧。你的計劃沒有完成。為什麼?因為你犯了一些錯誤。那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錯誤有時能使我們長見識,但是,當你告訴我你犯了錯誤,而為這個遺憾,為那個懊悔的時候,你並沒有從這些錯誤中學到什麼”。
“你怎麼知道?”彼德帶著一點為自己辯護的口氣說。
約翰說:“因為你沒有脫離過去式,你沒有一句話提到未來。從某些方麵來說,你十分誠實,你內心裏還以此為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點不太好的毛病,喜歡一再討論過去的錯誤。因為不論怎麼說,你在述說過去的失敗或挫折的時候,你還是主要角色,你還是整個事情的中心人物”。
彼德慚愧地搖搖頭說:“那麼,有什麼補救方法沒有?”
“轉變重點,”約翰立刻說,“以振奮的詞句取代那些令自己泄氣話”。
“你能提出一些這類的詞句嗎?”
“當然。不要再用‘如果,隻要’,而用‘下次’來代替。”
“下次?”
“不錯,就在這個房間裏,我看到這兩個字創造出的奇跡。隻要病人不停地說‘如果,隻要’,他就有不妥當的地方。但是當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下次’的時候,我知道他已經走上了克服問題的道路。這表示,他會把懊悔的障礙推到一邊,向前進,采取行動,繼續努力。你自己試試看,你就會明白的”。
約翰停下來不再說話,似乎是在給彼德獨自思考的空間。彼德試著從心中除去一個詞,換上另一個詞。當然,這是想象,但是彼德卻能夠聽到詞句進入自己內心的聲音。
“如果,隻要”的態度隻能使人沉浸在過去的錯誤中,從而變得一蹶不振,但是“下次”卻表示對問題積極的、勇敢的出擊態度。排除“如果,隻要”的觀念,采取“下次”的看法,你就具備了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而且,無論什麼樣的挫折都不能夠阻止你前進的腳步。
7
態度改變一切
有一位記者曾經到芝加哥大學訪問過羅伯特·哈金斯校長,請教他是如何對待生活中的不利因素的。羅伯特·哈金斯校長的回答是:“我一直遵循已故的西爾斯百貨公司總裁朱利斯·羅森沃德的建議:‘如果你手中隻有一個檸檬,那就做杯檸檬汁吧!’”
但對於那位芝加哥大學校長所采取的方法,一般人都沒有辦法領悟到其精髄。如果人們發現命運送給他的隻是一個檸檬,他會立即放棄,並且對自己說:“我完了!我的命運太糟糕!一點希望也沒有了。”於是他與世界作對,並且陷於自憐之中不能自拔。如果是一個聰明人得到了一個檸檬,他會說:“我可以從這次不幸中學到什麼?怎樣才能改善我目前的處境?怎樣把這個檸檬做成檸檬汁呢?”
偉大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傾盡畢生精力都在研究人類潛能的問題,他曾經宣稱他發現了人類最不可思議的一種特性——人具有一種反敗為勝的力量。一位名叫瑟爾瑪·湯普森的女士講述的她自己的經曆,正好驗證了阿德勒的觀點。
“戰時,我丈夫駐防加州沙漠的陸軍基地。為了能經常與他相聚,我搬到那附近去住,那實在是個可憎的地方,我簡直沒見過比那更糟糕的地方。我丈夫出外參加演習時,我就隻好一個人呆在那間小房子裏。那裏熱得要命——仙人掌樹蔭下的溫度高達52℃,並且我身邊沒有一個可以談話的人。風沙很大,我吃的、呼吸的所有都充滿了沙、沙、沙!
“我覺得自己倒黴到了極點,覺得自己好可憐,於是我寫信給我父母,告訴他們我要放棄了,準備回家,我一分鍾也不能再忍受了,我情願去坐牢也不想呆在這個鬼地方。然而我父親的回信隻有3句話,這3句話常常縈繞在我心中,並改變了我的一生。
“‘有兩個人從鐵窗朝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地的泥濘,另一個人卻看到滿天的繁星。’
“我把這3句話反複念了好幾遍,感到十分羞愧。我決定找出自己目前處境的有利之處,我要找尋那一片星空。
“我開始與當地居民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令我心動。當我對他們的編織與陶藝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時,他們會把拒絕賣給遊客的心愛之物送給我。我研究各式各樣的仙人掌及當地植物。我試著認識土撥鼠,觀看沙漠的黃昏,找尋300萬年前的貝殼化石,原來這片沙漠在300萬年前曾是海底!
“是什麼帶來了這些驚人的改變呢?沙漠並沒有發生改變,改變的隻是我自己。因為我的態度改變了,正是這種改變使我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經曆,我所發現的新天地令我覺得既刺激又興奮。於是,我開始寫一本小說——我逃出了自築的牢獄,找到了美麗的星辰”。
有兩個人從鐵窗朝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地的泥濘,另一個人卻看到滿天的繁星。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是因為這兩個人選擇的人生態度不同。你要記住,態度改變一切,當你用積極的態度麵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回報給你的將是最美的風景——滿天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