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1 / 2)

中和二年四月,王鐸屯兵周至,各路藩鎮紛紛響應,各路官軍齊聚關中,身在長安的黃巢處境堪憂。唐廷又任命崔安潛為京城四麵招討副使,讓他和招討使王鐸,天下兵馬都監楊複光共同督促各藩鎮進攻長安。

一時間關中征戰四起,百姓不堪其擾,紛紛躲避入山林,農耕廢弛,大齊政權坐守長安空城,根本沒有賦稅收入,等於是坐吃山空。一時間長安城中一鬥米可以賣到三千錢,糧食價格貴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黃巢派眾將多次出城想打破僵局,卻每次都以失敗告終,現在王鐸的計劃已經相當明顯了,他根本不想打長安,因為長安城中大齊的軍隊眾多,他並沒有打下長安的能力,可包圍長安的能力還是有的。

王鐸命令大軍整日在長安周圍挖溝壑,以防大齊的人馬出城,他是想把黃巢的數十萬軍隊困死在長安。可他又怕黃巢真的急了的話跟他來一個魚死網破,是以王鐸也給黃巢留了一條後路,就是長安的東方並沒有安排人馬堵截,也就是說黃巢如果想逃的話,完全可以從東門出城。

王鐸又不是傻子,當然知道把黃巢惹急了會是什麼後果,其實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把黃巢幹出長安。也就是說,你黃巢哪裏呆著都行,可這長安你不能待。

可黃巢也不是吃素的,他就愣是不出城,官軍想打長安,卻打不下來。黃巢想打粉碎對方的包圍,更是不可能。雙方就這麼僵持了下來,官軍都是各路藩鎮的人馬,每一路藩鎮都有自己的後勤供應部隊,根本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可黃巢就不行了,現在長安城中的糧食已經日漸窘迫,根本堅持不了多少時候了。

在這個時候,黃巢必須要做出選擇,是撤出長安,還是出城決戰?決戰的話根本沒有把握,因為這些各路藩鎮如今抱成一團,互為犄角,互相聲援,很難一舉將他們擊破。實在不行的話他們可以跑,可現在黃巢的人馬連追都不敢追,因為現在關中到處都是唐軍藩鎮的人馬,一旦孤軍出了長安城的話很容易被唐軍包圍,之後圍殲。

可如果讓黃巢一下子從城中調出數萬人馬的話,他又怕城中空虛,被敵軍乘虛而入。

黃巢的人馬對外一直是說有六十萬,可黃巢自己比誰都清楚,他現在隻有二十萬人馬,除去朱溫的兩萬多人,胡真的兩萬多人,還有華州李詳那裏的一萬多人,洛陽張言、葛從周那裏的兩萬多人。現在城中的軍隊隻有十二萬人左右,本來不止這麼多的。

一年前尚讓和林言攻打鳳翔的時候龍尾坡一敗損失了三萬多人馬,其實那一仗讓大齊的軍隊不但損失了三萬多的軍隊,最主要的是失去了信心,這才讓大齊的人馬在後來的作戰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很少敢主動出擊,在跟官軍的作戰中一直是敗多勝少,甚至潼關守將竟然在聽到一點兒風聲之後就逃到了江淮,最後竟然率領一萬多人馬投靠了高駢。

龍尾坡大敗以後,也隻有朱溫在鄧州的時候打了幾場勝仗,但最後由於其他原因,黃巢不得不讓朱溫放棄鄧州,現在朱溫占據同州,雖然阻止了河中和河東等路的人馬西進關中,卻無法阻止其他地方的人馬。

現在商州已經落入官軍的手中,長安周邊投降大齊的藩鎮又倒戈投唐,弄的長安城成了一座孤城,幸虧朱溫打下了同州,又重創了王重榮,胡真又出奇兵攻陷了潼關,如果不然的話華州也不可守了。那樣的話,長安才真正成了空城才對。

黃穎雖然身在大明宮,可她對當前的形勢也十分清楚,其實他們都知道這樣一直在長安死守下去的話,隻有死路一條。可若是讓他們推出長安城,不光是黃巢不甘心,就是孟楷、尚讓也不會甘心。

黃穎想到了朱溫,她很想知道如果朱溫在長安的話,他能不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她想朱溫一定會有辦法的,朱溫這個人這幾年來已經不止一次的創造了奇跡了。

當初他僅用了一千新兵拿下長垣,後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濮州,特別是在廣州的那一仗,孟楷、尚讓攻城攻了好幾天沒有拿下來,卻被朱溫一夜之間拿下,雖然那一次因為朱存的陣亡讓朱溫心智大亂,竟然下令屠城,但任何人都不能磨滅朱溫在那一戰中的功勞。更不用說朱溫定下計策,和胡真、葛從周等人共破高駢手下第一大將張璘,這才使得大軍過淮南的時候讓高駢不敢輕易出兵,讓義軍可以得過千裏長淮。還有他一人說降東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