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錢鏐渡江(1 / 2)

對於南方的戰事不是本書的主要內容,在此暫且不提,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朱溫的處境到底如何了。

朱溫在夏陽城被圍困了一個多月,見援軍遲遲未到,心中也擔心同州的情況,畢竟同州所剩的人馬不多,雖然有徐懷玉帶領的五千人馬押著三千俘虜和兩百餘車糧草事先回同州,可朱溫還是有些不放心。幸虧王重榮、楊複光和王鐸的人馬一直處於朱溫的望遠鏡的監視之下,並沒有大批的人手離去,這讓朱溫心安了不少。

其實王鐸也跟王重榮商議了幾次,說想放棄對夏陽的圍攻,而轉攻合陽、同州,這樣朱溫就一定會自己出來救援合陽或者是同州,特別是同州,朱溫定然不會棄同州而不顧。

可王重榮卻說好不容易把朱溫困在了小小的夏陽城,如果把他放出來無異於放虎歸山,王重榮道:“如果我們打同州,而朱溫卻乘機逃回長安,即便我們能打下同州,如何向死難的兄弟交代?”

楊複光也道:“朱溫此人文武雙全,智計百出,無論攻城、守城、還是野戰,都往往出人意表,如果能為我所用,定然是大唐之福,不過可惜的是他是黃巢的親傳弟子,恐怕很難招安。”

王重榮氣憤的道:“現在監軍大人還想著招安?難道你忘了你他殺了多少你從淮西帶來的大好兒郎?此人詭計多端,防不勝防,如果不趁現在把他困死在夏陽,恐怕以後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你不想替你戰死的淮西精兵報仇,我還想替我們河中的健兒雪恨呢!”

楊複光歎道:“正因為他的善戰和機智,是以我才起了愛才之心,正所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如果能把他收為己用,對你我,對大唐都有莫大的益處。如果加以重用的話,憑他的機智武功、文韜武略,甚至中性大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鐸皺眉道:“監軍大人說的雖然在理,可很顯然這朱溫是一個冥頑不靈的角色,想招安恐怕人家根本不領情。”

楊複光微笑道:“想讓他投靠我們大唐並不一定要從他這裏下手。”

王鐸見楊複光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知道他已經有了妙計,道:“監軍大人就不要賣關子了,有什麼妙計先說來聽聽。”

楊複光不緊不慢的道:“據我所知,這朱溫雖然替偽齊屢建奇功,很得黃巢重用,卻一向遭尚讓、孟楷的排擠,尚讓、孟楷二人都是偽齊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是跟隨黃巢十餘年的老悍匪,黃巢沒有起事的時候就跟他們又過命的交情。這跟黃巢不過短短四年多時間,卻在黃巢之前出盡了風頭,尚讓、孟楷表麵上不說,可他們一直暗地裏排擠朱溫,如若不然,以朱溫的功績,現在恐怕應該坐鎮長安才對,怎麼可能被安排在同州這樣的外圍?”

王鐸也是聰明人,一點就透,他雙眼一亮,道:“楊公公的意思是利用尚讓、孟楷二人對朱溫的不滿,讓他們來對付朱溫?可尚讓、孟楷又不是傻子,在這種時候如何會自毀長城?”

楊複光依然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道:“我們可以派人偽裝成百姓,讓他們在長安附近散布謠言,就說朱溫已經投靠了大唐,被我們大唐任命為同華節度使。即便他們不信,以尚讓和孟楷二人的性子一定會派人監視同州的動向,他們本就不和,他們派去的人定然都是各自的心腹,定然對朱溫也沒有什麼好臉色看,甚至會對同州各城的戰局指指點點,幹預同州的軍政。”

王鐸一拍手,道:“果然妙計,如此一來朱溫心裏定然大為生氣,他在前方血戰,卻被人在後邊拖後腿,一氣之下就可能殺了這個孟楷或者尚讓的心腹。如此一來,尚讓和孟楷就會誣告朱溫謀反,朱溫就沒有了回頭路了,腹背受敵之下,我們再給他高官厚祿,不愁他不倒向我們這邊。嗬嗬,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本帥佩服之至。”

中秋剛過,北方的戰場卻沒有一點點節日的氣氛,包括長安城中也沒有什麼人有心思去關心這些節日的問題,連飯都吃不上了,還過什麼節?現在就連大明宮中黃巢的膳食也變的非常的簡單,宮內的糧食開銷已經降到了最低的程度,可見其他地方的糧食供應是什麼樣子。

黃穎獨自一人登上蓬萊山,映入眼底的盡是恢宏別致的亭台樓閣,她想起了跟他在一起過的第一個中秋,那時他吟了一首詞,她至今還清楚的記得那首詞的內容,特別是最後幾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這首蘇東坡的詞黃穎一直以為是朱溫自己做的,她把這首詞寫了下來,命人裝裱好了掛在自己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