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王鐸的大隊人馬就到了,帶來了大批的糧草和酒肉來犒勞這些來自塞北的將士,並對李克用能夠在糧草不足的情況下約束部下表示了讚同。在得知是朱溫借的糧食給李克用之後,又對同州的朱溫稱讚了一番,並按照李克用事先答應的條件加倍還了糧草給同州。現在是非常時期,為了能夠盡快打下長安李唐王朝是不會吝惜錢糧這些東西的。
現在大唐需要的是能征善戰的部隊,正好李克用和朱溫兩人的部隊戰鬥力都不錯,隻要這兩支軍隊能夠齊心協力站在李唐這一邊,何愁長安拿不下來?區區些許錢糧算什麼?王鐸心想。
在王鐸的調度下,大軍暫時原地休整,不日即將發兵華州,把這個距離同州最近的大城拿下,就掃平了長安東北的最後一個據點。緊接著就可以繞道前後夾擊潼關,潼關將形同虛設。
數日之後,成都的皇帝派中使到同州傳旨,升朱溫為右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兼任著同華節度使,為了表示對朱溫的重視和信任,賜名朱溫為朱全忠,讓朱溫和王鐸、王重榮、李克用等人協同作戰,共克長安。
朱溫按照事先楊複光派人教的禮節對著聖旨三拜九叩之後這才接過了聖旨,心中不禁暗笑,自己是跟隨黃巢跟李唐王朝征戰多年,卻被唐朝的皇帝賜名全忠,實在是感到有些可笑。雖然朱溫對這些早就有了準備,但事到臨頭還是有些想笑。
王鐸和李克用都來賀喜,大擺筵席是少不了的,雖然在戰亂時期好多菜肴的材料找不到,但眾人還是在同州吃了一頓精美的大餐,即便是很普通的菜肴讓吳怡紹這個宋州第一名廚做出來也會變成美味佳肴,王鐸和李克用等人都讚不絕口,傳旨的太監竟然說皇帝的禦廚也未必能做出這麼好的味道。
朱溫隻是笑著謙虛了一番,該謙虛的時候還是要謙虛一點,朱溫這個人向來都喜歡低調,可有的時候即便是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
馬上即將進入臘月,天氣寒冷,本不益興兵,可這時候王鐸、王重榮、楊複光、李克用等諸路人馬雲集同州,準備進擊華州的黃思鄴。
十餘萬大軍一起出兵,小小的華州哪裏能守得住?華州全城震動,黃思鄴雖然是黃巢的弟弟,可他在華州的嫡係人馬不過數百人,其他將士都是李詳的舊部。黃思鄴殺李詳後,這些人懾餘黃巢的積威和黃思鄴的武功都不敢反抗,可現在大軍馬上就要打過來了,不容的他們不反抗,要麼全部都得死,要麼投降,顯然投降是明智的選擇。
華州城中一片忙碌,黃思鄴坐在校場的高台上集結兵馬準備迎敵,可校場上的人一個個都知道,華州這種小城根本抵擋不住十餘萬大軍的聯手攻擊,城破隻是在旦夕之間。
原來李詳手下的那些將士本就不服黃思鄴,這時候不知是誰第一個喊了一聲:“殺掉黃思鄴,投降官軍咱們才有活路!”
其他將領紛紛響應,校場上一片混亂,黃思鄴雙目圓睜,很是氣憤這些低級軍官為何會在這個時候集體造反,身後的三百名親軍把黃思鄴護在中間。
黃思鄴沉聲道:“你們想造反嗎?我大哥待你們不薄,你們竟然想投靠李唐?”
一個小校尉道:“就連皇上的女婿都投靠了李唐,我們為何不能投降?十餘萬大軍即將兵臨城下,長安不發一兵一卒前來支援,我們困守華州不是必死無疑嗎?與其死在官軍之下,倒不如跟朱刺史一樣接受招安,還能夠混個一官半職的。”
“說得對,先把黃思鄴這老賊砍了,以作我們的投名狀!”
……
黃思鄴眼看著下邊的亂軍越來越多,自己說些什麼話都被下邊嘈雜的聲音淹沒,他深知校場上有八千人馬,憑借自己的三百人根本不可能控製的了大局,他當機立斷率領三百親兵向城門口方向衝殺過去。
黃思鄴武藝高強,這三百人的親兵隊也都是黃思鄴身邊的精兵,迅速殺開了一掉血路,放下吊橋,衝出了重重包圍。華州的守將和兵丁懾於黃思鄴的武功,沒有人敢真正的攔他,被他殺開一掉血路,緊跟著掏出城外。
華陰鎮兵馬使王遇暫代刺史之職,在城上豎起了降旗,並命人出城迎接李唐的大軍入城。
首先到來的是王重榮的部隊,王重榮作為河中行營招討使接受了王遇的投降,王鐸代天子寫了一封墨赦命王遇暫時代理刺史一職。就這樣兵不血刃的占領了華州,甚至朱溫連同周城都沒有來得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