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宗權現在占據了荊襄,附近二十餘州都在秦宗權的施虐之下,兵勢之盛差不多達到了黃巢的全盛時期的局麵,可秦宗權此人心狠手辣,所攻打的州縣隻要稍有抵抗,城破後定要屠城解恨,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鬧的中原大地人心惶惶。
而秦宗權北方緊鄰的勢力就是朱溫,朱溫雖然說兵力不多,可都是跟隨朱溫多年的健卒,要麼就是在各地招安來的草莽豪傑,戰鬥力都很強悍。加上朱溫手裏有火藥,有炸彈,現在更是製作出了火槍,正在秘密的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的是那種步槍式的火銃,每次隻能裝一發子彈,可並不是那種直接裝火藥鉛彈的低等槍支,裝的是事先製作好的子彈,所以裝彈速度比曆史上十九世紀出現的那種火槍還要快,性能還要好。這多虧了朱溫在部隊待過八年的時間,雖然是炊事兵,可對槍支的了解也很詳細,雖然在當時的條件下還是顯得有些困難,但總算是在百十個技術人員在忙了一年多之後鼓搗了出來。
如果一旦自己的隊伍配備了火槍,掃蕩秦宗權簡直就跟玩兒似的,這是朱溫的想法。
所以在火槍沒有製作出來之前,朱溫並不想跟秦宗權進行大規模的戰爭,是以他一直命令在前線的胡真隻是被動防禦,不與敵人正麵衝突。秦宗權在吃了幾次虧之後也知道朱溫是一個硬骨頭,是以也自覺的轉向其他地方發展。
可朱溫雖然隻是保境安民,可剛剛回到長安的李儇卻坐不住了,在自己的治理之下竟然有人敢稱帝,這是任何一個君王都不可能容忍的事情。別看李儇平時對田令孜言聽計從,可現在聽到秦宗權稱帝的消息之後,大發雷霆,下詔任命感化軍節度使、彭城郡王時溥為蔡州四麵行營招討使,命各路藩鎮出兵配合,務必拿下蔡州。
朱溫也被任命為北麵行營都統,其實這些個官職朝廷無非就是出一個印信下一個詔書而已,所有兵馬錢糧都要各藩鎮自己準備,也怪不得各藩鎮不把朝廷看在眼裏,朝廷本身就不著調,哪能怪人家?
可李儇也有他的苦衷,現在各路軍閥割據,誰還把他這個皇上看在眼裏?高興的話就象征性的進貢一些錢糧,不高興的話幾年都不進貢,李儇也沒有辦法,人家有兵有糧,自己雖貴為天子,人家照樣不甩自己。
李儇處在這種局勢之下,又能如何?不過這皇上當的窩囊歸窩囊,可該要的麵子還得要。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長安城,看著城中蕭條的景象,李儇不由的泯然淚下。當年的長安城何其繁華?可經過這幾年戰火的洗禮,已經破敗不堪,就連氣勢恢宏的大明宮也成了一片廢墟。
長安收複在前宰相王徽的治理下,已經從附近招撫了不少百姓,長安城也經過了一番修繕,可依然難掩其滿目瘡痍的滄桑之色。
即便是這樣,李儇依舊十分激動,他暫時居住在皇城中的太極宮,太極宮雖然比不得大明宮,但規模也很宏大。太極宮本身就是唐朝的皇宮,李淵、李世民都是在太極宮主政的。
宣武門之變後李建成、李元吉相繼被殺,李淵成了太上皇。李世民為了孝順李淵,在龍首原建造永安宮,可永安宮還沒有建成,李淵就撒手人寰,永安宮也就此停工。
直到龍朔二年,唐高宗李治在原來永安宮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就成了後來的大明宮。當然那時大明宮還隻是作為皇帝避暑的所在,並不是正式的皇宮。由於大明宮在皇城以東,都城北部的龍首原上,所以又叫“東內”。
大明宮經過李唐數代皇帝的多次修繕和擴建,才達到最後的那種規模,可就是這麼一個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宮殿建築群,卻被黃巢、孟楷他們一把火給毀於一旦,大火燒了整整三日才熄滅。
李儇看著眼前的一片焦黑的瓦礫,心中感慨萬千,他雖然沒有當亡國之君,可現在這種局麵比亡國之君也好不到哪裏去。但該講究的還是要講究,長安收複了,自己這個天子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長安,當然要大肆慶賀一番。
李儇是三月十二到的長安城,休息了一天,在三月十四就大赦天下,並把中和五年改為龍紀元年。朝廷的這幫大佬們也希望現在朝廷可以重新振作起來,重振當年的大唐盛世,可明眼人都在心中暗自歎息,李唐的期數已經到頭了。
不光是北方戰亂不斷,南方也不消停,黃思鄴的兒子黃浩帶領殘餘人馬兩萬餘人渡長江南下,轉戰江南各地,依舊當他們的流寇,南方的兵力現在雖然已經比以前大了很多,可戰鬥力相對偏弱。董昌、錢鏐他們正和劉漢宏打的熱鬧呢,哪裏有時間去對付他們?其他軍閥也都是隻能自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