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酒樓上(1 / 2)

敬翔在心中暗歎一聲,道:“主公,如果沒有什麼其他吩咐的話,我這就告退了。”

朱溫道:“別忙著走,陪我去街上走走,現在是第一場雪,咱們去街上看看,感受一下雪中漫步的感覺,也可以順便感受一下百姓們的生活。”

敬翔隻得點了點頭,汴梁在他的治理之下已經比原來繁榮了很多,大街上商鋪林立,酒樓客棧也在所不少,無論從各個方麵看都比數年前繁榮了不知道多少倍,這裏再也不是那個戰亂之後的小城了,而是一個中原大都市,比起洛陽和長安來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相對來說洛陽和長安的戰後重建工作做的還很不到位。

想到這一點,敬翔心中不禁有些自豪,行軍打仗他並不是很在行,但是他是一個很好的治理國家的人才,無論是工商還是農業,他都能處理的井井有條。

朱溫想的是,如果這種人才放到現在的話,非常適合做總理。

現在敬翔的官職是宣武軍節度副使、汴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銜。也算的上是位高權重了,可他心裏清楚,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雖然是靠自己的能力拚搏來的,可如果沒有朱溫的提攜,恐怕這輩子都隻能在街頭以賣字畫為生。有時候即便你是一塊金子,也要有人發現,你才能夠發出應有的光澤,即便你是一塊上等的好玉,也要有巧手的匠人將你雕琢成罕見的精品才能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如若不然的話,就隻能默默無聞的淹沒下去,或者被雕琢成三流的工藝品被廉價的賣出。

有能力的人不是一個,但能夠成功的人卻不多,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敬翔也很清楚這一點,作為一介書生,能夠得到朱溫如此的信任,讓敬翔心中很是感慨。

人都說士為知己者死,朱溫如此對待敬翔,敬翔當然要知恩圖報,用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來報答朱溫對自己的知遇之恩。

兩人出了朱溫的府第,來到大街上,路麵上已經落了一層薄薄的雪花。

兩人都穿了常服,沒有帶一個隨從,由於天氣冷,街上行人並不多,在這種飄雪的天氣,大多數的人都在家裏窩著,除了有事必須上街之外,很少有人到街上閑逛,說以大多數的商鋪都冷冷清清,唯有酒樓的生意依然紅火。

朱溫還清晰的記得自己剛來汴梁的時候,街上那時候正值秋高氣爽的時候,可汴梁城的街上也是冷冷清清,為數不多的酒樓也是門可羅雀。現在大冬天的酒樓生意紅火,證明汴梁城的百姓手裏都有了餘錢了,這一點令朱溫很欣慰,這其中敬翔的功勞居多。

兩人來到一家名叫聚福樓的酒樓前,朱溫笑道:“街上行人稀少,你我何不進來小酌幾杯,也好暖暖身子。”

敬翔笑道:“那就讓主公破費了,嗬嗬……”

朱溫正色道:“在外人麵前,主公這個詞休要提起,以免嚇到這些升鬥小民。”

敬翔點頭稱是。

剛進酒樓,就聽見酒樓裏有人說評書,本身評書藝人都在茶館兒裏說書,不知道什麼時候,酒樓裏也開始請來了說書的藝人。這時候台上那個說書的藝人正說道精彩處,隻聽他道:“……徐將軍隻帶了五百騎兵,瞞著刺史敬大人出城要夜襲敵營,敵人足有六萬大軍,這區區五百人馬真要打起來,那可是一百多個打一個啊,就算是徐將軍是趙子龍轉世,恐怕也難殺出重圍。敬大人聽到徐將軍出城的消息,十分惱火,可徐將軍已經出了城,說什麼都晚了,那時候汴梁城中本來就沒有多少人馬,除了徐將軍外,更沒有什麼有膽識有擔當的大將。正在敬大人擔心的時候,應外火光衝天,原來徐將軍已經攻破了敵軍的一座營寨,在敵營中到處放火,隻見徐將軍一馬當先,一杆大槍如蛟龍出海一般……”

原來這說書的人說的是當年徐懷玉夜襲秦宗權麾下大將盧瑭的大營的故事,朱溫與敬翔相視而笑。

酒客們一邊聽書,一邊喝酒,時不時的爆出一陣叫好聲。

酒樓雖然喧鬧,可朱溫卻沒有一絲不快,他出來就是為了感受這種普通人的生活,在朱溫這種位置,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已經很是難得了。

幾個精致的下酒小菜,一壺上等的古井貢酒,朱溫與敬翔就這樣在這喧鬧的氣氛中對飲起來,感受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對於朱溫來說,或許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沙場上的橫刀立馬,各藩鎮間的勾心鬥角,一切都顯得那麼的不真實起來,仿佛眼前的喧鬧才是最真實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