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那些和萬年貢米極其相似的香米的瞬間,袁枚就決定好了這場小比試的菜品——粉蒸肉!
粉蒸肉,又名榨(鮓,餷)肉,在中國各個地方都極具盛名,江西、重慶、浙江的粉蒸肉尤為流行,更是傳統名菜之一。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鬱。
根據烹飪方法,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輔以香菇、老藕、南瓜、紅薯等配菜。
現在的粉蒸肉已經不單單是五花肉,繁衍出牛肉粉蒸、羊肉粉蒸、魚肉粉蒸等等等等。
袁枚這次製作的粉蒸肉也是因為材料的關係而突發奇想,用南瓜做容器做了金瓜粉蒸肉。
但堅持傳統的袁枚在做法上也是一絲不苟,尤其是對於米粉的製作尤其講究,雖然製作流程看似簡單,也因為優質的材料而讓時間大大縮短。
可實際上他在製作米粉的工序上,仍舊堅持了,一泡、二洗、三炒三大工序。
也隻有這樣才能讓發揮出米粉真正的稻穀香味,不會被香料的味道所掩蓋。
一泡、二洗、三炒,去沙、去塵、去生,隻有這樣炒製生香才能叫真正的粉蒸肉,若是缺少了一步那都不是真正的粉蒸肉。
其實若是在城區找到這麼好的生米,他一定會想盡辦法還原出記憶中最好吃的江西傳統粉蒸肉。
記得他曾在一本古書中看到過這樣的記載,“用精肥參半之肉,炒米粉黃色,拌麵醬蒸之,下用白菜作墊,熟時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江西人菜也。”
隻可惜他在神教的農田中走了大半,取了無數美味的蔬果,卻唯獨忽視了最為普通的大白菜。
如果早知道,他一定會帶上一顆大白菜,在製作時“以白菜作墊”嚐一嚐這美食大陸的高級食材能讓這傳統粉蒸肉的味道升華到何種地步。
不過,這次選用的南瓜也是極其難得的高級食材,黃金小南瓜,味道甘甜又有淡淡的栗香,和這粉蒸肉搭配之後也能做出非比尋常的美味!
袁枚把鍋子揭開,一個個小金瓜的樣子似乎沒有太大變化,可通過香味判斷,這粉蒸肉已經蒸製完成。
從鍋子裏小心的拿出一個金瓜,輕輕揭開南瓜蓋子,米粉的生香帶著蒸肉的美妙氣息撲鼻而來。
這香味讓袁枚頓時食指大動起來,用掉了所有的材料製作粉蒸肉,袁枚現在也不吝嗇。
直接拿出如意筷大口吃了起來。
一筷子夾下,肉塊上沒有一滴水分流下,而新鮮炒製的米粉更是緊緊的扒在肉塊之上。
大口將肉塊吞下,一口下去肉汁迸發而出,可瞬間又被黏在外層的米粉吸收,然後爆發出新的味道。
帶皮的五花肉肥而不膩,米粉油潤,而這小豬的味道也沒讓袁枚失望!
這肉質很是緊實,但蒸煮之後有讓肉塊便的入口即化,隻要輕輕咬上一口,肉塊竟然直接在口中化成絲絲肉條。
而肥肉中的油脂已經被米粉吸收了大半,一口下去,鮮美的米粉、柔軟的豬肉、軟糯的豬皮全部化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