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 膠著(1 / 2)

上帝騎士團匆忙組織起來的抵抗在紅色鐵軍龐大的鋼鐵洪流中依舊還是太單薄了些,在南亞,舊時代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文萊...一個個西方人的行政區如同驚濤駭浪中的小舟般接二連三地傾覆,戰爭開始後的第三個月月底,紅色鐵軍掌控了整個南洋,龐大的艦隊和在天空中“嗚嗚”呼嘯的戰機包圍了整個澳大利亞,而在地球的另一邊,炎黃共和軍的戰果也同樣驚人。

突然的襲擊讓他們不但在很短的時間裏占領了整個印度,而且甚至已經傾覆了半個歐洲,於此同時,在紅色鐵軍的幫助下,隸屬內陸的炎黃共和軍成功地橫跨了太平洋拿下了新西蘭,此時雙方的戰略意圖已經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擊潰大洋洲的上帝騎士團,實行一次大規模的會師。

“這次的會師如果成功,那麼東方的兩個超級勢力將進可攻,退可守,到時候即使上帝騎士團集中全部力量也將很難拿下這群已經成了氣候的敵人,所以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防守澳大利亞。”這是西方戰略研究所給出的結論,於是,很快的,深知這一道理的戰爭雙方全都集結了大量的軍隊。

奧蘭港,這是位於澳大利亞北方的一處在核戰後形成的天然深水港口,它出入簡便,同時也是戰後大規模地質運動中位於大洋洲的唯一一處沒有長出大量暗礁的地區,於是,這裏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而在上一次大戰中,上帝騎士團就是依靠這個港口集結了大量的軍隊才在南太平洋抵抗住了紅色鐵軍的進攻。

“海對地導彈,重型轟炸機,艦載遠程電磁炮...”深知兵貴神速這個道理的鐵軍指揮官在拿下了南亞諸島的第一時間就集結了所有的機動力量開始對這個港口城市進行了地毯式的攻擊,然而,敵人們卻也不是吃素的,畢竟奧蘭港出於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在和平年代就被西方人修建成了如同磐石一般的壁壘,甚至按照情報人員的描述,在這座城市裏,即使是民用的掩體其頂上所鋪蓋的特種合金鋼都厚達四百毫米。

紅色鐵軍的轟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更糟糕的是,由於之前過於順利的戰局,指揮官們顯然忽略了這一點,麵對遠處熊熊燃燒的城市,當大批鐵軍的士兵們在接到命令,衝入已經殘破不堪的各個巷子之後,密集的輕重火力,明暗碉堡如同鐮刀一樣收割著大家的生命,於是,很自然的,這一場攻堅戰很快就變成了消耗戰。

“奧蘭市的整個地下都被完全掏空,換句話說,這座城市甚至就是一個永久性的防禦碉堡,它的構建極為精妙複雜,甚至使用的各種材料超過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上海保衛戰裏共和國一方所使用的總和的百分之三十。”這是鐵軍情報機構所傳達的消息,然而卻因為太過籠統而並沒有引起指揮官們的足夠重視,但是此時,幾乎每一個參戰的指戰員們都因此在心中生出了濃濃的後悔之意。

鐵軍士兵們前進的每一步都是用血和肉鋪成的,在敵我雙方全都膠著在一起的巷戰中,各種大威力的單兵武器的效果都被削弱了不少,指揮部甚至都曾經嚐試使用大型戰略武器來清剿躲在各個角落的敵軍,但無奈,奧蘭市在建城市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其工事的防禦不但極度牢固,同時各處全都連通,所以當重型的導彈和電磁炮落下時,所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