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電子與非黨(1 / 2)

1月23日,民國第一座民辦廣播電台開始播音!

‘收音機’三個字猛地提醒暢鵬,忙得分不開身的他毅然立即停止手頭上的工作,親自組織召開為期三天的《西海灣科技工作布置會議》。

特區政府、軍事及各部門主官全都參加頭一天的會議,學習和討論過《關於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後,第二天的會議隻留下下西海灣科技局的主要成員。

再兩天下來,西海灣科技局的具體人事和工作重點等有了明確的布置。

西海灣科技局根據需要和進度,細分、選擇和製定研發項目,由最早的106位作為主要骨幹,組成若幹個研究及落實小組。由正副組長領導組員,每位成員負責一項技術的研發和試製,主要分為電氣電子、工業化工、機械鑄造、礦產材料、軍工武器等科技小組。

大型的項目,比如電子技術和產品,由整個部門抽派得力而專業的人員與相關科技小組協同開展。

科技小組設立內外兩個班子:

內班子位於下龍潭基地,研發原始資料和技術;外班子對外進行一級級、分步的技術實施。

利用美德兩國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支持與製造能力,對產品進行研究、生產和運用的同時掌握製造的工藝,每個項目的負責人可根據需要,向組長申請招收合適的人員,經特區人事部門調查和審查合格後,即可加入各個科目。

被科技資料和技術層麵徹底征服的各個成員,一麵展開自己擅長的任務分配,一麵絞盡腦汁寫信、發電報,動員親戚、朋友、同學前來加入及打報告申請。

武器研發組的組長張祥生最為誇張,他在短短1個月,連哄帶騙弄來了12個同學和同事。在剛剛成立的西海灣安全部門的協助下,新到來的技術人員大多經過審查,得以進入研發小組。

根據特級保密條款,接觸核心的人員進來了便出不去,還必須是華夏人。

負責西海灣安全的覃連雄處長,從辛報國處獲得支持,在士官、軍官學校挑選出1000名處於實習階段的合格學員加入安全處,其中主要的工作便是嚴密調查與監視每一名科技局重要的新老成員,嚴防機密與技術泄露!

學者和工程師們有了對口的項目,更深知這些技術的重要性,自己本不存在不良的企圖,並不反感這些安全措施,加上政府給予的生活待遇良好,他們便一心撲在工作上、兩耳不聞窗外事!

由收音機帶動的這次西海灣自我技術與項目啟動,收音機便是特首主抓的產品:

鑒於電子產品的斷代知識性和必要性,他每天用半天時間親自帶領電氣電子組,展開電子管、半導體、晶體管的研究。

這時的電子技術也就是什麼真空二極管、三極管、四極管、四極管束射管、五極管、複合管等不多種且原始的電子元件類別。

自從1904年弗萊明發明電子真空二極管,1906年德福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管以來,再到點接觸晶體管、PN結型晶體管等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二次世界大戰末才出世的B29轟炸機上,便裝有1千個電子管和1萬多個無線電元件,稍一不慎,極有可能出現故障。

根據合約,美利堅的製造飛機和雷達需要大量的電子元件,西海灣方所提供給美利堅人的電子技術為初級產品,領先期約為10年!

而矽晶體管、集成電路、芯片等技術和產品,則嚴禁透露。

暢鵬拿出了一套車載對講設備和2台步話機,讓專家們使用過後拆開來分析研究!

給他們講解電子的發展曆程和自己對電子產品的了解,結合存儲器裏的電子產品和設備的技術資料,讓他們以目前電子技術為起點,按電子產品和產品需要的發展進度進行研發。

在電子產品的研發試製過程中,專家們提出特區的工業基礎和工藝無法提煉多晶矽及提取單晶矽、非晶矽,集成電路無從談起,這將成為電子產品的瓶頸!

暢鵬不得已讓電子小組先行研發鍺材料,製作鍺半導體晶片和PN結晶型晶體管,用以製造便攜式收音機及初期小型電子設備,單這兩種材料便已讓特區的電子技術領先世界30年了!

貝爾實驗室、肖克利、巴丁、布拉頓。。。我看你們拿什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暢鵬心想著!

拿來的步話機中,本來就有收音機的功能,電子組的專家們便照葫蘆畫瓢,很快弄出了當今最小最清晰、功率最大的收音機。

當第一台電池式的晶體管收音機樣機試製出來,特區政府辦了個酒會,請來很關心美利堅在特區各產業機構的美利堅公使、領事和美利堅在西海灣各機構的負責人,向他們展示了新品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