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意誌援建的工兵廠到位和引進製造技術及各類機床的完善,西海灣所掌握的武器製造能力和升級技術,已將遠遠超越各國。
西海灣特區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的製造設備,包括各種機床和特種設備,都在下龍潭基地內設置了一套,大多用於屬於西海灣自己的研發與製造,
槍支方麵,暢鵬為西海灣軍隊設置了製式裝備:
9毫米半自動手槍、射程50米;
9毫米微聲衝鋒槍、射程200米;
7.62毫米鼓匣兩用衝鋒槍、射程250米;
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射程400米;
7.62毫米自動步槍、射程400米;
7.62毫米鼓匣通用機槍、射程800米;
7.62毫米狙擊步槍、射程1200米;
12.7毫米重機槍、射程1500米;
12.7毫米反器材戰術狙擊槍、射程1800米;
對於槍支製造,暢鵬精選存儲器裏的優良產品和前蘇俄的係列產品,零件和配件大多采用衝壓式的整體件,各槍械間不但可以通用,更便於清理和維修。
為了後勤的簡便,西海灣製式槍支的子彈就是四種規格:
9毫米手槍彈;
通用口徑的7.62毫米×39mm步槍彈;
7.62毫米×54mm的機槍子彈;
12.7毫米重機槍彈。
衝鋒槍與係列步槍使用小口徑子彈,狙擊步槍使用機槍彈,反器材戰術狙擊槍使用重機槍彈。
這個時期大多為近距離作戰,西海灣的製式槍支射程完全足夠。每個班一挺機槍、兩隻鼓匣兩用衝鋒槍、兩隻自動步槍、一隻狙擊步槍、5支半自動步槍的火力,已經超過民國其他部隊的一個連隊。
再加上單兵手榴彈、槍榴彈與連排級的重機槍和小口徑迫擊炮;營級的中型迫擊炮、75山炮;團級師級的105-150重炮、自行火炮。
如此火力及兵力配置的西海灣一個師,其目的便是對陣鬼子的一個師團。
西海灣設置19000人的甲級加強師,立足點便是對付倭寇的師團,一對一我可以打敗你,二對一我吃得你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分別向德意誌和米國索要的千噸、萬噸水壓機,主要用於以武器製造,槍支的整件和炮管的穩定耐用性,均需要這些水壓機。
德意誌援建的2台1500噸水壓機和1台3000噸水壓機,除為不多的機械壓製配件外,通過不同的模具,可壓製各槍型的部件,再經流水線般機床的磨、削、淬火等工序,各型槍管、槍機、槍身就出來了,組裝配上木製槍托,一支槍製造完成。
西海灣如今的金屬冶煉技術,超越各國更多。
存儲器裏不但有製造各種武器的完整資料,更有製造武器所用材料和工藝的研究結果。
因為,從嚴謹的科學態度中,空有製作利劍的方法,卻沒有製造利劍的材料,那擁有這個技術還有意義嗎?
所以,存儲器裏的各種材料製造資料,簡直便是一部世界特種鋼鐵、合成金屬和特種材料大全,它們隻占到存儲器裏1%的內存。
米國人為西海灣建造年產20萬噸的煉鋼廠,投產不到半年,特區即以種種借口將米國人趕得幹幹淨淨。技術人員待特區的工業設備和機床製造能力提高後,對煉鋼爐實施改造。
采用後世先進的冶煉技術,分階段淘汰平爐,向氧氣頂吹轉爐、真空感應爐、真空電弧爐、電子轟擊爐轉化,大量采用噴煤技術改善粉煤的燃燒性、爐料分布控製、弱粘結煤等的使用和高爐技術。
新工藝的開發及熔融還原煉鐵法、新一代煉焦爐和爐內可視化技術等,使鐵礦石熔化時間顯著縮短,從而提高生產能力,降低消耗,減少熱損失,生產成本下降,煉鋼時間和成本是米國人原設計的三分之一。
從建廠開始不到2年,西海灣鋼鐵廠即正常運轉,不僅普通優質鋼、高級優質鋼、合金鋼、碳素鋼、低合金鋼、特種鋼等紛紛出產,產量明顯提高,基本滿足了西海灣內部的“特殊使用”。
可西海灣的鋼鐵和鐵礦石進口沒有停止。進口鋼用於儲備,西海灣本身的鐵礦石並不足夠,雖已能從雲南、貴州等外省運來,但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過高,還不如進口。
1台萬噸級自由鍛造水壓機能非常快捷和優質地進行炮管粗胚的製造,再經過一係列的削磨、鑽孔便成為一根堅實耐用的無縫炮管。
完成西海灣製式槍族製定的暢鵬,又再布置西海灣炮族、重火力以及坦克的研製與生產。
75毫米步兵炮
105毫米榴彈炮
150毫米加農炮
107毫米輪式牽引火箭炮
61毫米班排級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