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15旅團與覆滅的16聯隊的區別,在於其尚能考慮後退或逃跑,可大日本皇軍豈有逃跑的道理,最多的便是‘戰術轉進’。
於是,‘冷靜’良久的鈴木大佐,開始思考是否該下令‘轉進’,為旅團保留一些血脈了。
鈴木從彈坑裏慢慢露出頭,四周的爆炸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一陣陣刺眼的閃光和一聲聲的慘叫傳來。他想不明白敵方到底有多少門如此‘大口徑’的火炮,炮彈怎麼的都打不完?
他可不知道,有備而來的西海灣方麵,為前來東北的部隊配足5個基數以上的彈藥。
82毫米迫擊炮一個基數120發炮彈、總重量636公斤,一個炮兵班的兩門迫擊炮、隨炮的便是兩個基數,無論遠距離或即時運輸運送,均不容易。
這便是西海灣購買並雇傭德國貨船、開辟至大連和遼河等的海河航線,並組建水陸聯運的作用之一。
以軍事為主要用途的旅順港和南滿鐵路被日本控製,而內河與陸路運輸你鬼子管不著。
錦州至沈陽一線係東三省政府和東北軍的地盤,奉軍多次出關作戰均由此進出。早期布局,與張作霖和張漢卿都有交集的西海灣便大行其道。
打著商務旗號的運輸商行,汽船、馬車和進口卡車等的數量龐大,區區百多輛貨運馬車,便是小菜一碟,如往日輸送百貨和礦產的一批批馬車隊,其中已改運著大量的武器彈藥。
此時炮連的各排各炮,連一個基數都沒打完,從盤錦而來、5公裏外等候著的大車已上路,能在大車到達之前、打光隨炮的炮彈量就不錯了。
可惜15旅團指揮官的鈴木大佐不可能掌握這些情報,不知曉對方的炮彈數量,他的意識中也就如其旅團每門野炮100發炮彈的存量。
不然在第一發的炮擊起始,他便應該果斷下達轉進命令。但此時的鈴木旅團想斷然逃跑,都是比較艱難的。
軍人的血性並不意味著魯莽,西海灣軍隊長期的訓練與參與北伐的實戰經曆,無論德裔雇傭兵和CF隊員均懂得如何打仗。
隻要他們的不頭腦發熱,作戰手冊裏的規定,亦會製約戰鬥的非正常進程。
從600米接敵的狙擊手射擊,西海灣為日軍‘量身定製’的作戰是階梯性的。33規則製定著,一個小隊遠距攻擊、一個小隊掩護行進和一個小隊前出布防,依次排序。
當匍匐前出的布防小隊、到達距離敵方前約450米時,他們利用隊友的射擊,吸引日軍注意力,快速地用工兵鏟在東北的黑土地上,挖出一個個小型掩體和散兵坑。
完成後,他們身處安全的掩體內,以狙擊步槍、通用機槍和擲彈筒,隨即朝可視的敵軍、可勁射擊,另兩個小隊遂停止射擊,在前置小隊的火力掩護下,隱蔽前行、呈三角型布置,均實施工事挖掘。
正所謂,西海灣方麵“進可攻、推可守”,這仗打得遊刃有餘。
別說黑夜不可見,縱使在白日,亦無可奈何!誰讓你鬼子沒有遠距離打擊的可用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