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音山達是蒙古第四大城市,對於平坦的草原來說,它不存在交通便利的問題,不過一個物資與畜牧交易的彙集點,當地產業就是一個--遊牧,所謂的城裏居然有大大小小商店20餘家‘那麼多’。
在蒙語中,賽音山達的意思是“好水池”,方圓附近好幾個內湖和天然小型水庫,沒被利用起來罷了。然而,它偏偏又是蒙最為幹燥的地區之一,所以即是地緣地域原因與氣候地理相結合,被鵝軍選中。
作為戰略需要,鵝人修通了鐵路,運來大量物資與武器,作為遠東戰略的主要進發基地。
隨著世界風雲迭起和華日戰爭的爆發,鵝人戰略收縮,以防禦和對華軍火貿易為主。美名其曰說是援助什麼的,老鵝砍起價來,一點都不比歐美手軟。
這次鵝人可就吃了大虧了。打開倉庫一看,哇塞!遠遠超過王某人保守估計,不低於10萬人的鵝式當前最為新式的武器裝備和配套儲備彈藥,以及足夠裝備10個師的一戰時期留存武器彈藥。
34年和39年分別係鵝軍兩次裝備更迭時期。34年的鵝軍是武器換代的過渡階段,老式新式裝備均有配置。如先進的德普27DP式7.62毫米轉盤機槍,它算得上是蘇俄研製的性能最佳的輕機槍之一,於1928年開始大量服役於蘇俄軍隊;而莫辛-納甘已經是1930年改進的2型M1891/30,射距射速精準和耐用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而以高價賣給民國老蔣的全他丫的淘汰貨,比如老式火炮,射速慢、精度差,又大又笨重,你在熊窩怎麼擺弄都行,機動什麼的又是鐵路、又是拖拉機的,當然沒有使用方麵的問題。
可民國軍隊怎麼用呢?要麼無法運到戰場,要麼還沒運送到位就給鬼子在路上給幹翻。
就拿機槍來說,重火力的M1910式馬克沁水冷式機槍就是個坑爹的產物,一戰時期大家都如此無話可說,戰壕、陣地或大軍團作戰,人多力量大,笨重也無所謂。
20多年過去,軍工業飛速發展,你的淘汰貨給說出個天花亂墜,說是拖曳輪式槍架具備極高的機動性,滾輪拖起就走,可丫丫上百斤的貨,一個班的兵力扛來扛去,別說戰場作戰轉移陣地,搬上坡度大些的陣地都難,高高大大挺在戰壕內遂係一個活靶子,大小一發迫擊炮彈、擲彈筒榴彈便給幹掉了。
“靠,丫的什麼貨色,老子以為老鵝子都啥好貨色,全他丫的垃圾,還都舊貨。”辛武從打開的木箱裏拿出一把莫辛-納甘M1891,拉動槍栓擺弄兩下、罵到。
“你小子好日子過慣了,站著說話不腰疼,就這家夥川軍弟兄都沒能全配上,不少部隊還在用川造單打一。”鄭啟明說到,出身舊軍閥的他比辛武這個家族二代明晰得多。
“好東西有的,看這庫存簿冊上登機的賬麵編號,德普27轉盤機槍和莫辛-納甘1930改2型,T26坦克、裝甲車、M1930型37mm戰防炮、M1932型45mm戰防炮、31型76mm高炮、82mm迫擊炮、45mm反坦克炮、76mm火炮步兵炮、45mm反坦克炮、四聯裝高射機槍,這些裝備可不錯哦。”辛報國翻動賬冊一一念到。
“好什麼好,別說咱看不上,連彈藥都沒法與咱們的通用。好歹采用小鬼子的步槍口徑子彈,臨時頂下火還行,這鵝式武器和彈藥根本與咱們不搭調。”辛武有點不依不饒,他可舍不得換裝。
“老板早考慮到了,鵝式裝備配給小鬼子,讓他們去與老鵝鬼咬鬼。鬼子的北進軍團衝在前麵,咱們暫時給當個預備隊什麼的。成都和西安存放的彈藥夠用上一陣子,等勘探隊完成基本的勘探,煤礦、鐵礦、銅礦和硝石礦等的一出來,不多幾個工廠一運轉,彈藥隨你怎麼耗。我堅信老板給出的信息絕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