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更待何時(1 / 2)

賽音山達城外十裏,北進軍團的日軍以大隊為單位休息著。論軍紀,日軍在全世界能排上頭前,方圓兩公裏坐著5萬人卻不顯嘈雜,隻有不多的夥頭軍在忙乎。

跟隨北進軍團三頭目從城裏出來的足有上百台鵝製卡車,車輛是倉庫裏和鵝軍第17旅留下的所有存貨。直到戰爭結束,鵝國的機動車和卡車產量一直都不足,100多輛卡車便有三種型號,分別是1.5噸的GAZ-AA輕卡、5噸的YaG-5中型卡車和8噸的YaG-10型3軸重卡。

鵝製卡車都分別由美國福特AA型卡車和大力神卡車為原型仿製,作為美利堅經濟蕭條白菜價買回來的產物,仿製卡車的載重與性能都不強,也就是YaG-10型3軸重卡在1932年投產時,換裝了柴油發動機,方得到8噸的載重量。

車隊停下後,前田利為和小笠原、橋本難山,分別從三輛頭前的輕卡副駕上跳下來,繞過車頭對駕駛室上下來的軍士、上士駕駛員點頭鞠躬道謝。

臨時代駕的駕駛員們不太理會你個什麼中將大將,紛紛走向三輛來接人的特別軍團後勤部十輪大卡。

日本人對比鵝製卡車與這幾輛後箱兩排雙輪的重型卡車,怎麼看怎麼別扭,可前田利為總算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坐牛車啦,怎麼地也要霸占下一台鵝製輕卡。

百輛卡車無論大小,首批拉來的全是生活物資、班排帳篷或單兵裝備等的,三位師團長得趕緊安排人手熟悉鵝製卡車的駕駛,連軸轉地拉回配給北進軍團的物資裝備和武器彈藥。作為軍人,鋼槍在手心裏才安然。

兩日後,經過修整的日軍官兵,總算盼來了他們的武器。一聲聲號令,仍然以大隊為單位發放武器。

日軍步兵拿著2型莫辛-納甘水連珠步槍,模樣是有些礙眼,但怎麼看都比三八大蓋順眼。

至於機槍手撫摸著磨盤機槍,眼淚都滴將出來。這才是機槍啊!再不用怕卡殼、不用給彈殼塗潤滑油、不需擔心灰塵或砂礫,我八嘎你個操蛋設計師。

擲彈兵、重機槍手和高射機槍班組亦樂乎,一個個、一組組地擺弄著新上手的武器裝備。唯獨各型號迫擊炮、大中小口徑火炮,大多孤零零地杵在那,北進軍團已嚴重缺少炮兵,他們在空襲中基本死傷殆盡。

坦克兵或裝甲兵那是提都不用提,戰車聯隊被第一波空襲便全體熔化在鐵水與火焰裏。如此,配給三個師團和之下軍團共四個營的戰車,居然就勉強湊出機械師或修理工等的從倉庫裏開過來而已。要想形成戰鬥力,不但要等軍部或關東軍增派兵員,適應和操作訓練都需要不少時間。

怎麼地都好,能動的均開始熟悉器械、槍械和實彈訓練吧!日軍仍然保持師團、旅團、聯隊、大隊的日式編製,在核定的彈藥使用量下展開必要的新武器練習使用過程。

石原莞爾走了,他帶著滿意的笑容,胸前掛著的相機和衛兵挎包裏滿滿的膠卷,足以令海軍那幫王八蛋閉嘴。

一頂頂帳篷排開,日軍士兵告別原先狹小的天幕,穿上來不及剪裁和染色的鵝式軍裝,夏末那巨大的溫差已不那麼可惡。戰友的逝去與鄉愁淡然飄散,戰敗視乎並非可恥,能吃飽穿暖地活著,明天將是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