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曼達勒之戰二(1 / 2)

一戰後的軍事強國已很少有那種傳統的純粹騎馬作戰的騎兵了,隨著機械化裝備的增加,騎兵部隊一般都配屬了坦克、自行火炮和汽車。

直到戰爭後期,鵝軍依然保留了大量騎兵部隊,其編製的騎兵師相當於一個機械化旅,除了傳統騎兵部隊,配屬一個坦克團,一個自行火炮團以及上百輛汽車,執行的任務主要是偵察、穿插以及追擊,特別是突破口被打開後的縱深突破、機動任務是騎兵部隊的主要戰術使用,

鵝軍第五騎兵師編製為3個騎兵團、1個坦克團、1個騎兵炮兵營和1個高炮營等,有9240人,7625匹馬。

騎兵師下轄的坦克團裝備BТ快速坦克64輛、BА-10與BА-20裝甲車18輛;炮營和高炮營裝備64門各級火炮,其中122毫米榴彈炮8門、76毫米加農炮24門、82毫米迫擊炮16門、45毫米反坦克炮16門、20毫米高炮20門、高射機槍18挺。

配合第五騎兵師的第二十六炮兵旅與騎兵師的炮團猛轟一個小時。鵝軍見日軍埋頭被炸、無火炮還擊,將領們便大笑小日本的不自量力,如此弱的武力居然敢於來找死。其待炮聲一停,騎兵師坦克團的64輛BТ快速坦克便一股老地往緩坡高地衝去。

首當其衝便是第一師團歩兵第1旅團的歩兵第1聯隊,其防禦著曼達勒戈壁西側的無名小高地,鵝軍不想繞遠路就必須先拿下這個僅僅高出地平麵70米的緩坡。

第五騎兵師坦克團的BТ快速坦克係老款的BT-2版,戰鬥全重11噸;車體和炮塔裝甲厚度為13毫米;

人員配置3名乘員(車長,炮長,駕駛員);裝配1門37毫米火炮和2挺7.62毫米DA-2機槍,各備彈92發炮彈和2709發機槍彈,其400馬力的12缸液冷航空汽油機,不愧為快速坦克,履帶能跑出52km/小時的最大速度。

BT-2的履帶板為鍛造式,單塊履帶板寬226mm,長225mm,防滑和附著能力不強,便是這個弱點遂害死了它。

第一師團歩兵第1旅團歩兵第1聯隊的前置37毫米反坦克僅僅分配到12門,戰壕式掩體不足以保全體積不小的反坦克炮,待鵝軍長時間炮擊過後隻剩下5門,用5門同樣口徑的反坦克炮去對付64輛37毫米火炮的快速坦克,而且操作者均是新手!

不言而喻,僅第一個回合,日軍的反坦克炮全部在對射中損失,鵝軍坦克毛都沒傷一根。

話說軟的怕硬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兩個師團生生被鵝軍的火炮幹掉了大5000人,日本人卻被打出了血性。

對射中的5門37毫米反坦克炮亦打出了榜樣,任何一門炮隻要還能發炮,無論軍官或士兵都拚命地衝上去替補陣亡或受傷者,直到反坦克炮全都葬身在鵝軍的坦克炮下,參與炮擊的人員死得幹淨。

當鵝軍坦克批量衝到反坦克壕麵前,曼達勒戈壁的防禦優勢在這個時候體現。

曼達勒戈壁地表的主要成分為風化石灰石,無名高地看上去是緩坡,但越往上的地表越不平坦,衝擊的坦克遇上些凹凸地麵、不繞過便因為鍛造式的履帶板附著力不強而打滑,集團衝鋒的快速坦克速度大大滴減弱,給了日軍各個擊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