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禪立功(1 / 2)

馬日禪鎮守張掖城已經一年有餘,他與賈詡兩人配合默契,把張掖城治理得井井有條,繁榮昌盛。

由於王雙將軍還要他們監視匈奴的動靜,為了方便監視,他們便想擴張地盤,相繼拿下酒泉、敦煌兩座城鎮後,便在敦煌城內大興土木,屯兵屯糧,為進攻樓蘭國而作準備。

因酒泉、敦煌本來就屬於漢室,隻是近幾十年來由於漢室衰敗,各路諸候紛紛舉旗亂戰,而酒泉、敦煌地處偏遠,原先鎮守西涼的王雙軍無力顧及,酒泉和敦煌才會各自獨立。如今攻打他們隻是收複國土,天經地義。而樓蘭國卻不一樣,她是一個國家,進攻如同侵略,所以要不要進攻樓蘭,不是馬日禪將軍可以做得了主的,必須得上報軍部。

要不要進攻樓蘭成了王雙軍爭執的焦點,有人讚同,有人反對。

讚同的意見是由於這些年大力倡導商貿,樓蘭國、月氏國都是中原人的交易中心,很是富裕,但不強大,拿下她不費多大力氣,可好處卻多多,特別是由於王雙軍不停的開戰,銅、鐵用量成倍增長,目前煉鐵廠已經非常吃力,若是拿下樓蘭國,那裏的煉鐵業很發達,便可解決鋼鐵吃緊的狀況。僅憑這一點,就讓王丫丫的心癢,她怎麼可能放過如此絕好的機會!

可反對方也很有道理。

反對的意見是樓蘭地處西域,路途遙遠,難以管理。如果讓馬日禪拿下樓蘭,勢必增長他的威信,而他們地處遠方,稍為不注意,便有可能引起叛亂。

若是馬日禪叛亂,後果不堪設想,如同後院起火,與得到的煉鐵廠相比,可謂得不償失。

薑維也有這種擔心,權力不能太集中了,若是太集中就容易滋長獨斷情緒,當這種情緒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以脫離主體,自拉山頭了。

兩人在一起商量一個兩全的的辦法,既要拿下樓蘭,又要能抑製住馬日禪不良情緒的發展。兩人都同時想到了派出一員大將去製約馬日禪的計策,這樣就不用擔心權力過於集中的問題了,而這員大將必須是忠於王雙軍,最好還是王丫丫的心腹之人

派誰去好呢?

兩人都想到了張華。張華年紀不大,有勇有謀,王丫丫一直把他當作棟梁之材進行培養,如今時機成熟,是該放手讓他挑大梁的時候了,而馬日禪占領的城鎮,都是中原出入西域的必經之路,如今,王雙軍的大部份收入都是來自於這條線上,維護好這條商貿線的暢通至關重要,從這點上說,馬日禪立了大功,定要嘉獎,於是王丫丫立刻修書一封,同意攻打樓蘭,為了協助馬日禪將軍,派出張華將軍帶領五萬部隊前去增援,而司馬懿對城鎮建設很有經驗,也暫時跟隨張華一起前去敦煌,負責新占領城鎮的建設。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中央軍和地方軍兩股勢力,互相製約,而馬日禪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接到王丫丫的密信,王雙眉開眼笑,心想,我就知道這丫頭有辦法。

荀彧正是反對進攻樓蘭的中堅分子,他之所以反對進攻樓蘭,所擔心的理由與王丫丫擔心的同出一轍,他一門心思的想統一中原,如今看到王雙軍的主力被牽製在襄陽城,很是著急,夢樓蘭那麼遠,若是馬日禪心生二心,長安這裏可是鞭長莫及,沒想到王丫丫竟能解決如此難題,葛彧不得不服,看來後生可畏呀,這個飛龍先生名不虛傳。

張華與司馬懿不敢怠慢,接到王雙軍的命令立刻出發,前往敦煌與馬日禪彙合,並帶去軍部對馬日禪的嘉獎,晉升一級,升為師長。

馬日禪得到嘉獎當然高興,看到軍部給他派來五萬部隊,很是歡喜,說:“有了軍部的五萬部隊,又有張華將軍和司馬懿先生的鼎力相助,拿下樓蘭,指日可待。”

而吳國這邊也沒有閑著,孫權聽從太子孫和的意見,讓孫霸帶領一百萬大軍攻打合肥,趁勢拿下壽春、盱眙、廬江、汝陰等地,直逼許昌與豫州。

孫權沒想到孫霸是一員虎將,有勇有謀,而發現他的伯樂卻是太子孫和!

當初孫霸和孫和互相詆毀的時候孫權很生氣,兩人都是他喜歡的兒子,對他們的喜愛一樣多,隻是立孫和為太子後,孫權便覺得有點對不住孫霸,對他的寵愛發展到了溺愛,而孫霸本來就不服孫和,覺得他膽小怕事,不是一個可以治理國家的人,再加上有孫權的溺愛,更是有恃無恐,多虧孫繼軍來得快,在孫霸還沒有來得及造反之前便來到了吳國,免去了他的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