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節 誌願者項芬芳(1 / 1)

每個星期三,在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助學部,人們總會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女士的身影,她就是在慈善助學崗位上服務多年的誌願者——項芬芳。

項芬芳曾是一位企業管理人員,1992年退休於上海無線電二十六廠。1997年8月,她懷著一顆仁慈之心來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在助學部從事每星期一次的助學工作。

項芬芳承擔的助學任務,主要是配合助學部的老師處理困難學生的求助信件。無論刮風還是下雨、無論嚴寒還是酷暑,每到星期三,項芬芳總會準時來到助學部。有時遇到助學工作特別繁忙時,她還會主動地多來幾次。

為了保證每一筆善款都落到實處,助學工作人員最辛苦的工作要算是核實受助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了。

有一次,項芬芳到上海市閔行區一個求助學生家裏核實情況。下車後,一場暴雨不期而至。刹那間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大雨如注。項芬芳整個人被雨水包裹起來,不一會兒她就成了一個“水”人。最後,她就是帶著這副“尊容”,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叩響了這位同學的家門。上海市向明中學有一個家境十分困難的學生需要幫助。在對該學生情況進行核實的過程中,項芬芳卻聽到了有人說“他的家並不困難”的反映。為了對這位同學負責,項芬芳為此特地走訪了他的家庭、學校、居委會、街道等地,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從而使他獲得了慈善助學金。後來,這位同學不但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學業,而且還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

項芬芳在十分平凡的誌願者崗位上做著十分平凡的工作,可貴的是她多年如一日,分文不取、兢兢業業地奉獻著。

項芬芳是個家庭主婦,一家生活瑣事都要她操辦。但如果家中的事情與助學的工作發生衝突時,她選擇的往往是“先公後私”。

2003年8月,項芬芳的小女兒從美國回來,給她帶來了一對雙胞胎的小外孫。家裏一下子多三口人,助學部的工作人員擔心她沒精力也沒時間再來做義工了。想不到,星期三的一清早,助學部的工作人員又看到了她那熟悉的身影。

“多做善事,心好,一切都好。”這是項芬芳義務從事慈善事業多年來的心得。她表示,隻要健康狀況允許,她將把慈善工作進行到底。

項芬芳正是憑借著一顆善心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幫助別人,活得快樂,活得健康!幫助別人何嚐不是幫助自己啊!

做義工的五層境界:

第一層:幫助別人,自己快樂。這是初為義工最深最直接的感受,在幫助別人後,看到別人獲得快樂而自己也變得快樂。

第二層:身為義工,心是義工。不論身在何處,不管人到哪裏,離開了服務場所也處處留芳,手有餘香,為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幫助,服務社會。

第三層:關愛他人,關愛自己。義工是愛的群體,把這種對服務對象的愛轉化為對自己的朋友、愛人、同事、家人的愛和關心,讓這個世界充滿溫暖。

第四層:發動社會,服務社會。用我們的影響力讓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都來關心我們的服務對象,進而關心我們這個社會。

第五層:生命不息,奮鬥不已。送人玫瑰,傳播文明,生命不止,奮鬥不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做義工,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