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六章 後記(1 / 1)

沉淪。

愛上寫詩,有一些痛苦的經曆,於是,不得不追逐那一些閃亮的時刻。寫作散文,則要享受將要淹沒的窒息,然後,可以將文字浮出水麵。

茫茫書海,哪是方向,遊弋其中,得有一出口,方能識得歸途,不得不找一些自己需要的上岸。很多時候上得岸來,還是發覺自己身處茫茫大海,更不知哪裏是我的港灣,依然如一個深陷絕境不能自拔的人一樣。感覺自己似一個屠夫,或者是一條滕蔓,或者是二月的一片櫻花,是要陽光還是雨露,還是血色黃昏?

苦坐去年,寫得一本書,仔細來考量,這是什麼書呀?但對自己的內心是一個安慰。書一結束,自己便成了一個空人。隻是一個殼了,裏麵什麼也沒有,不得不再次放縱自己,在黃昏在雨中在雪地,讓那些冷那些絲紮進我的身體,讓文字的溫柔變成我的血液。

走在路上,可以不看路,隻看天,其實,天上也沒有看明白什麼,是遙遠是空曠,是陽光是霧靄?或許,此時靈魂出竅,遊得十萬八千裏。靜坐於桌前,要動的隻是雙手,整個身體或許就是一個蠟像,把那些想要出來的文字徹在桌上,內心或有一些釋然。

不僅需要前進與展現,還要有些懺悔。在自己淺薄的基礎上,增添些許的厚重。有些東西是不能忘記的,也是不能背叛的。於是,把那些懺悔當成大師開的一劑藥方,煎而服之。不能隱藏的時候,便把那些文字煮成不同的食品,供自己食用,以娛耳目,我知道這有一些浪費,但又不得不浪費。

或許聽了假話,記住了。或許聽了真話,忘記了。對於不真不假的話,卻不知道怎麼辨別。不是人糊弄,就是被人糊弄。作一個明白人,有時自己都不知道是誰。唯一知道的就是,有幾日不寫或不讀,真不知自己是自己。於是,又不停地做糊弄事。

做人難,難於糊塗。作文難,難於明白。想要表達的欲望,誕生於某刻,出之則悅。悅己的目的達到,至於閱之者能悅否,還不得而知。載於是,行於世,文自有其道。樂也,悲也,吾不能視文字而落淚。明白也罷,糊塗也罷,一杯濁酒下肚吧。

數幾光陰,寫得數篇散文,集而結之。識得它,或識得毫末情趣。不管天晴還是下雨,不管風和還是冷秋,有緣相遇,你便是文字的有緣人,不枉文字的安分。

姑且紀之。

2013年12月6日。